读懂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懂中国

中国高校“智库热”的冷思考

自2013年中国高层屡次强调要加强智库建设以来,智库似野草般在全国范围内疯长。一时间,大学、媒体、企业等一拥而上,争相建立智库。 中国当前的确需要一些高质量的智库,但“智库热”出现了过热趋势,其原因一是智库创立者有抢夺政府政策红利的目的,二是,许多学者试图将“学阀”秩序的制度化。其中也不乏跟风者:每次政府颁布带有某种信号的新政策,总会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增量改革空间越来越小,... [详情]
2017年1月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如何通过改革激活农村各类要素潜力,盘活“沉睡”的资产?如何保障农民权利,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回应。... [详情]
2017年1月3

制造业与互联网需要融合发展

宗庆后和马云近日就中国制造业发展摆脱困境的话题来了场隔空论战,成为2017年开年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宗庆后看来,马云提出的“五个新变革”除了新技术以外,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和新能源都站不住脚。而马云则回应:“企业家切不可活在昨天、抱怨明天。实体经济只有经历住新科技的挑战、转型和创新的洗礼,才能面对明天的太阳。”... [详情]
2017年1月3

力争三年基本完成集体资产全面清产核资

1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要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健全台账管理制度,从2017年开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将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集体成员,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 [详情]
2017年1月3

今年全国铁路投资8000亿元

记者从3日召开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全国铁路行业投资将保持去年8000亿元左右的规模,以西部铁路建设为重点,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持续推进铁路建设。全年将投产新线2100公里、复线2500公里、电气化铁路4000公里。... [详情]
2017年1月3

创新释放动能 协调实现共赢(协商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协调”发展理念明确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强区域合作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详情]
2017年1月3

广辟农民致富路 官方一个多月发了这些政策红包

官方2016年11月24日发文提出,到2020年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确保实现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近一个多月时间内,官方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系列政策相继推出。记者带你看看,官方都给广大农民朋友们发放了哪些新年政策红包。... [详情]
2017年1月3

2017年物价或呈逐季上涨态势 货币政策存收紧可能

《经济参考报》记者综合多方预测,2016年全年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或涨2%,呈现年初年末较高、年中较低的U形走势。随着猪肉价格迎来上行周期,加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传导效应,2017年物价或呈现逐季上涨的发展态势,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显现。专家表示,如果物价明显上涨以及通胀预期强化,货币政策存在收紧的可能。... [详情]
2017年1月3

去产能这一年:煤钢去产能目标超额完成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北京报道 “去产能”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2016年年初,钢铁、煤炭两行业去产能路线图《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与《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相继公布。... [详情]
2017年1月3

改变2017:如何完成去年的朝核作业?

未来历史学家撰写《朝鲜半岛无核化史》时,很可能把刚刚过去的2016年定义为“过渡年”。因为,这一年半岛核事态已近临界点,有关各方均面临调整政策、进行抉择的重大压力,半岛不战不和的局面行将结束,局势面临重大变化。... [详情]
2017年1月3

“日本制造”跌落神坛,信用问题被追问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李轶豪):日本人给人的印象是严谨、细致,曾几何时,“日本制造”堪称质量的保证。然而,近年来日本企业造假不断,丑闻缠身,企业老总在镁光灯下鞠躬道歉的情景不断上演。技术造假、伪造数据破灭了质量神话。日本企业“铤而走险”的深层原因何在?又会对日本社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详情]
2017年1月3

衰退魔咒共和党“人人有份”,特朗普让美国伟大要靠运气

美国民主党当政时期的经济增长等各方面表现明显好于共和党

这篇题为《美国总统与美国经济:一份计量经济学解释》的论文,样本涵盖了从1949年(杜鲁门)到2012年(奥巴马第一任期结束)的64年间的各项经济数据,在这16位美国总统任期中,有7个民主党任期,9个共和党任期。

64年间的各项指标都指向一个结果:民主党总统任期内的美国经济要强于共和党总统。如果以真实GDP来衡量的话,其年平均增长率为3.33%,在其中民主党总统任期内的年均增长率是4.33%,而共和党任内年均增长率是2.54%,相差近1.8个百分点。

以经济衰退这一指标来测算的话,共和党和民主党执政间经济表现差异经更加明显。16个任期共含有256个季度,其中共和党总统执政时期为144个季度,民主党总统时期为122个季度。

美国自杜鲁门以来各总统任期中的年平均经济增速,蓝色为民主党,红色为共和党

在其中,一共含有49个衰退季度,民主党任期内有8个,但共和党任期内却有惊人的41个。这意味着在民主党执政时期,平均有1.1个季度的衰退期,然而在共和党执政期内,却平均有4.6个季度的衰退期。

然而,要如何才能解释这种驴象两党总统执政期间明显的经济表现差距呢?布兰德和华生指出,民主党治下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并不是原因。

经过多轮归因分析,这种经济表现差距源于以下四点:温和的油价冲击、杰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表现、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及更加乐观的消费者——以上四点约占民主党执政经济表现更加优秀原因的70%;而余下的30%,或许就是好的政策和好运气的结合了。

布兰德和华生还使用了失业率、标准普尔500指数、企业利润率、工资率以及生产率等指数进行测算,其结果毫无意外:在经济表现方面民主党全面碾压共和党。

在选民最为关心的失业率问题上,在民主党总统执政任期内,失业率平均下降0.8个百分点,而在共和党政府执政任期内,则平均上升1.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两者相差近1.9个百分点。

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任期内如此之大的经济表现差距,究竟是源于何处呢?是否源于总统自身的特征(是否曾经是州长还是参议员)?是否是由于党派对于国会的控制?答案都是否定的。

布兰德和华生又把考察的指数扩大到财政和货币政策:民主党通常会认为其更好的财政或货币政策能够促进民主党总统任期内的经济增长,然而数据并不支持这种看法。

研究结果发现,党派特质、总统特质、以及执政的经济政策并不能够同民主党执政期间经济更佳互为因果。

而何种因素则更适合做出归因解释呢?譬如,在杜鲁门任期内,其GDP(样本中最高)的高增长反映了正向的生产率增长,大额国防支出,比平均水平要好的石油价格等;而小布什政府的第二任期中,其低迷的GDP增长率(样本中最低)则反映油价高涨、生产率低迷、严重金融危机以及较低的消费者预期等等。

因而,该论文作者认为,真正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是在民主党总统执政期间,经历的更温和的石油冲击(有一些也是源于外交政策的外部性),更大的国防支出,更高的生产率记录(这同许多政策相关)、更乐观的消费者预期,以及尤为重要的,来自海外的更强有力的经济增长(这一因素在数据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可能被“百日计划”越推越远

当下,特朗普组阁已经几近完成,且其内阁和团队人选无不透露出特朗普将坚持其选战思路的迹象,其当选后宣称的“百日计划”也延续了他在选战中的承诺。但问题是,这可以破除共和党的衰退魔咒么?

由于特朗普在百日计划中所给出的实际内容寥寥,有必要回头检测特朗普的选战经济计划。

这份32页的计划由美国候任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和候任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Peter Navarro)共同撰写,其中罗斯是特朗普钦定的未来美国贸易政策核心人物;而纳瓦罗则被美国媒体评价为“如果你希望读懂特朗普对中国问题的看法,那么就看看纳瓦罗写的书”。此外,纳瓦罗所提出的贸易政策也带有强烈的鹰派色彩。

这份经济计划本身的逻辑非常简单:改革美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犹如一剂“十全大补丸”,既能令美国达到政府收支平衡,又能大幅增加美国就业,还能将美国的GDP增长带回3.5%。

特朗普的百日计划,勉强可获得一些工作机会回流,却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后果。

首先,为避免双赤字出现,且做到预算平衡,特朗普希望降低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并随之实行他的大幅减税计划。然而降低政府预算赤字的资金将如何而来?

该计划认为,这笔钱主要来自于在贸易政策方面的税收调整。即仅在贸易政策改革一方面,就可以增多1.74万亿美元税收,对冲大部分美国的政府预算赤字(2.6万亿美元左右)。与此同时,贸易政策调整还可以大幅度降低美国的贸易赤字。

其论点是:考虑到其他国家使用的是增值税(VAT)系统,而美国使用的是个人所得税系统,对美出口的国家享受了15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的不公平的税率优惠。

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的过渡团队坚持了这一看法。据CNN报道,特朗普过渡团队正非常认真地考虑实行最高可达10%的进口关税,旨在提振美国制造业,该关税可以总统行政命令的方式颁布施行,也可作为共和党未来“税务改革综合方案”的一部分推出,其团队也正在同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布拉迪(Kevin Brady)就实施边境调节税等措施进行讨论。

此前有经济学家测算,如果按照特朗普选战中的经济计划计算,对美进口的商品征收20%关税,这意味着美国贸易赤字下滑2%(4000亿美元),即美国贸易赤字完全消失。

这份经济计划还认为,如通过征边境调节税等一系列形式促进美国制造业回迁美国,调整贸易结构,则可以解决美国200万人的失业问题,并将美国的GDP带回历史高位的3.5%。

这一切都与前述论文中所给出的“如何维持经济增长”的四条秘诀不符,相反,上述经济政策将造成外部世界的剧烈反弹,且降低消费者购买力。而特朗普希望带回美国的工作多集中在传统的钢铁和煤炭行业,与提高生产率也并无相关性。

主流经济学界看衰特朗普

在特朗普当选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就曾出具报告,对特朗普提出的在税收、政府支出、移民政策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选战经济政策进行估测,并指出待特朗普任期届满(4年),美国就业岗位将减少近350万个;失业率则将上升至7%(目前为5%以下);在其任期内,美国家庭经通胀调整后的平均收入将陷入增长停滞状态,股价和住房实际价值也将下降。

其他经济机构的预测也趋同:牛津经济研究所预计,特朗普的选战经济政策将令美国400万人失业,且2017年开始,美国经济将会出现衰退。

不少分析师均指出,特朗普有关对进口商品大幅度提高征税的做法将招致报复。美国GDP中有14%份额都同出口业相关,而美国7%的就业群体也处于出口业相关行业之中。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只要特朗普实施极端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将立刻招致大规模的贸易报复。“中国和墨西哥在全球跨境供应链中占有巨大份额,特别是在电子产品和机动车方面。”PIIE副所长诺兰(Marcus Noland)表示,如果特朗普实施了其贸易政策,最多将导致400万美国人失业,“关税将立刻对所有同电子产品和机动车有关的美国跨国公司的价值链产生干扰。”

作为一个见惯大风大浪的人,特朗普不仅无视这一魔咒,还信誓旦旦地要将美国经济带回3.5%的GDP增长率。 家住纽约长岛的斯科特28岁出头,在一家市场公司当主管,去年8月订婚。他23岁的未婚妻阿曼达是一家著名奢侈品商店的销售员,正打算慢慢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详情]
2017年1月3

首 页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下一页    尾 页   跳转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