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洋(凤凰国际智库日本观察员)
编者按:2017年起,凤凰国际智库推出“与世界对话”重磅栏目。本栏目将邀请来自72个国家两百余名智库海外观察员,分享世界各地的政治、文化及社会观察。寰宇四海,凤凰国际智库想与你坐在一起,对话这个世界。
一
据韩联社2月3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访韩期间,韩美防长就年内部署和启动萨德系统达成共识。4天后,韩国外长尹炳世在与美国新任国务卿蒂勒森通话时,双方重申将在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如期部署萨德,以应对朝鲜威胁。从马蒂斯的亚洲首次访问到蒂勒森的最新表态,尽管韩国目前处于权力真空期,但萨德入韩并没受到影响,且已成定局。
2016年7月8日,韩美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在韩国国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朴槿惠政权的这一举措除了在韩国国内引来巨大争议外,也对东北亚地区的局势造成了不小的震荡。尽管朴槿惠最终惨遭弹劾与引进萨德并无直接关系,但近期中韩关系、日韩关系的冷淡在某种程度上是萨德入韩产生的结果。
在朴槿惠政权深陷舆论漩涡之际,日本方面悄然宣布将要商讨引进萨德反导系统的事宜。根据日本时事通信社去年11月报道,为应对朝鲜多次进行弹道导弹发射的威胁,日本防卫省将是否引入萨德正式列入商讨议程,并为此成立专门的研讨委员会,以防卫副大臣若宫健嗣为委员长,准备在今年夏天就引入萨德问题提出最终意见。
日本与韩国均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国,受美国的军事保护。两国不约而同以“应对朝鲜威胁”为借口引入萨德反导系统的方式,无疑将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特别是安倍晋三政权近年来在历史认知、南海问题、集体自卫权等方面的举动,使得萨德入日所产生的影响将远大于萨德入韩。
二
日本谋求萨德并不意外,但在安倍政权时期却能够再次被列为重要议题,主要在于以下四点:
首先,安倍政权的稳定为引入萨德创造良好时机。在引入萨德议题上,日本其实要先于韩国。早在麻生太郎政权时期(2008-2009年),日本防卫省就已经有引入萨德的打算。每日新闻在2009年7月5日的一篇报道中就提及防卫省正商讨引入萨德。因为麻生政权末期的民意支持率低,并且日本随后迎来了将近3年的民主党政权,使得萨德问题被中断。
2012年末,安倍晋三再度当选首相后,日本迎来了近年来较为少有的长期稳定政权。一方面,安倍晋三率领的执政党在经历了2014年末的众议院选举、2013年夏和2016年夏的参议院选举后,获得了国会参众两院多数席位,终结了民主党政权时期的“扭曲国会”,提升了国会的立法、公共预算通过的效率。另一方面,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尽管在强行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和《安保关联法案》时有过短暂下降,但去年的举办G7伊势志摩峰会、奥巴马访问广岛、安倍珍珠港悼念等一系列外交举措,使得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基本保持高位。根据日本电视网在1月22日发布的民调数据显示安倍内阁当前的支持率为57.2%。
“得益”于当前政权的稳定,引入萨德的讨论才被重新提出,并正式进入官方的议程。1月13日,防卫大臣稻田朋美于前往关岛美军基地考察萨德,表示引入萨德是“选择之一”。美防长马蒂斯在访日期间谈及“尖阁诸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中国在东海、南海的举动”等问题,唯独没有公开谈论萨德,但预计日美双方有进行积极的“水下”的沟通。
其次,朝鲜核威胁加剧日本社会不安心理。自2012年第二次安倍政权成立以来,朝鲜先后进行了3次核试验和1次氢弹试验,特别是在2016年朝鲜累计发射了21枚弹道导弹,其中1枚还曾落入日本专属经济海域。尽管日本目前已经拥有了两层反导系统,但这样的防御体系似乎无法平复社会的紧张心理。引入萨德这样的末段高层拦截系统,实现三层反导体系,将令日本民众获得一定的心理安全感。
再者,特朗普政权的诞生使日美同盟不确定性增加。在本次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安倍首相一直押宝希拉里会最终当选,因为这预示着民主党奥巴马政权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能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延续。特朗普最终意外当选彻底打乱了安倍首相的布局,上任伊始便宣布退出TPP,近期甚至抨击日本操纵汇率。日美同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在特朗普总统参选期间以及当选后多次敲打日本的背景下,商讨引入萨德可以将日美同盟继续牢固捆绑在一起。
最后,通过萨德强化日韩军事同盟。朴槿惠政权在宣布引入萨德后,遭到民间舆论与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并受到中国、俄罗斯的批判,但韩国政府对于部署萨德的决心依然没有动摇。韩国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安倍首相的决心,毕竟安倍目前掌握十分稳定的政权。去年年末,日韩两国政府签署了《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未来日本引入萨德将有助于拉近日韩关系,强化军事方面的协作。
三
尽管日本防卫省将于今年夏天提出引入萨德的具体方案,但最终部署最快也要2018年才能实现。安倍政权的强稳定性能够确保萨德议题在国会中顺利通过。当前自民党与公明党在国会参众两院中拥有多数席位使其在国会中的讨论没有太多阻力。因此,我们预计安倍首相会像稍早前强行通过《安保关联法案》那样,在国会中强行通过萨德的相关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