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懂中国 >> 智库要闻 >> 浏览文章


安倍晋三正在推进的政治遗产:改革、修宪、外交
 来源: 浏览次数:1234次 更新时间:2017-01-10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第二次执政已来已步入第5个年头。

2017年,安倍将着力打造瞄准长期政权的“政治遗产”。正如日本此前佐藤政权的“冲绳归还”和中曾根政权的“三大国有企业民营化”一样,安倍希望在其长期执政过程中留下具有象征意义的政绩。

安倍能否在摆脱通货紧缩和修改《宪法》上斩荆披棘?这一年的成败将成为关键。

安倍政治遗产:改革

(一)取决于政治判断

安倍2012年12月第二次作为日本首相上台前,向好友描述过自己的政权目标。“首先是应对东日本大地震,其次是摆脱通货紧缩。然后是修改《宪法》”。他把摆脱通货紧缩放在了修宪之前。

但到了2016年秋,安倍又向周围人吐露了这样的想法:“虽然摆脱通货紧缩的目标在稳步前进,但进度跟预想的速度有点不一样”。那么,安倍该如何打开局面呢?

日本政府的“规制改革推进会议”将从今年1月开始,全面讨论建立便于换工作的环境以及解禁组合护理保险和保险外服务的“混合护理”等。来自民间的该会议成员充满期待地表示,“改革的菜单早已经准备好。至于改还是不改,接下来就看政治方面的判断了。”

包括在就业、医疗及投资等广泛领域放宽限制在内的结构改革,是安倍政权提出的“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的支柱。通过组合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和财政干预使日元贬值、股价上涨,从而赢得时间推进结构改革——安倍当初描绘了这样的经济复苏蓝图。但这一计划至今仍未实现。原因也在于政治判断。

“影响太大,绝对不行”。2016年秋,当日本政府内提出在2017年度的税制修订中废除“配偶税收减免制度”、设立为双职工家庭提供优待的“夫妇税收减免制度”的方案后,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官员便向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等表达了反对的意见。原因是,废除配偶税收减免制度,预计会遭到日本专职主妇家庭的抗议。最终首相官邸只对制度做了细微修改,并没有进行彻底的改革。

日本政府官员表示,“这样的改革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得到国民的理解”。

设立夫妇税收减免制度能消除劳动力不足,本应成为促进日本经济体制转型的方法之一。此外,有助于实现灵活工作方式的解雇的钱款补偿制度以及“免除白领工作时间限制”法案(white collar exemption,即不是根据工作时间而是按成果对员工进行评价的制度)等提高日本潜在增长率的改革,也相继被推后。

(二)对舆论反应过度

安倍经常通过暗示解散众议院的可能性来提高向心力。而执政党议员一直对舆论反应过度,导致出现在改革面前犹豫不决的状况。本届众议院议员的任期即将在2018年12月结束,而在可能会讨论解散事宜的2017年,这种犹豫不决的状况可能会更加严重。

从目前严峻的财政状况来看,安倍政府很难选择实施大规模财政干预。

“拿出在尽量不花钱的情况下实现增长的方案来!”,日本副总理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在制定2017年度的预算时这样催促各政府部门。兼顾财政健全将使得摆脱通货紧缩变得难上加难。

“摆脱通货紧缩的路才走到一半”、“经济比旧民主党执政时期好转”,安倍经常这样强调。不过,自民党内曾担任过内阁成员的人士指出,“掌握政权这么长时间,这些‘借口’已经不太好使了”。

日本银行(央行)反复追加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物价上涨率较上年增长2%的目标的达成时间也已经被向后推了5次。依赖金融政策的经济运营已经迎来极限。

摆脱通货紧缩像海市蜃楼一样遥远。究竟什么才是“解药”?这一点安倍应该比谁都清楚。

安倍政治遗产:修宪

围绕是否赞成修宪的全民公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对身边人士这样说道,“如果最初修宪时就在全民公投中失败,那就很难进行第二次了。绝不允许失败”。

安倍想到的是2016年6月英国举行的决定脱离欧盟(EU)的全民公投。当时,围绕是否脱欧,英国国内舆论分成两种意见,结果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症结”。对于英国公投的这一结果,安倍念叨着说,“方法错了就会这样”。

(一)耐心等待时机成熟

在2016年7月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执政的自民、公明两党以及日本维新会等对修宪持积极态度的政党在参议院确保了3分之2以上的席位。一方面,在众议院,仅自民和公明两党就已经占到3分之2席位。向国会提交修宪草案的条件已经具备,单从数字上来看,出现了二战后首次实现修宪的可能性。

不过,安倍对周围表示:“虽然确保了3分之2(的席位),但不一定说就能轻易的采取修宪的行动”。

为了获得广泛的支持,安倍采取的不是单纯依赖数量,而是耐心等待时机成熟的战略。他希望等待的是最大在野党民进党的态度软化。

日本众参两院的“宪法审查会”计划于2017年1月重新启动讨论。继2016年之后,会议将继续听取包括民进党在内的各党的意见。

实现修宪需要在全民公投中获得有效投票中的过半票数。如果能拿出一份获得包括民进党在内的朝野各党一致支持的修宪草案,在公投中获得过半数赞成票的可能性就会提高。日本驹泽大学名誉教授西修指出,“希望修宪最好能纳入最大在野党的意见”。

安倍身边的政府人士在2016年底向公明党相关人士表示,“如果能在例行国会上尽快整理论点,将不胜感激”。言辞礼貌地表达了对尽快取得进展的期待,这与安倍的自民党总裁任期将于2018年9月到期有关。从提出包含具体项目在内的修宪草案开始到全民公投需要60~180天,如果安倍想在本届任期内实现修宪,就非常需要在2017年内提出动议。

对于自民党力争尽早敲定修宪项目的期待,既有修宪推进派也有谨慎派的民进党丝毫没有做出回应的意思。“执政党和在野党还没能交换见解,讨论不出结果”,在2016年12月民进党宪法调查会的会议上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同一时期召开的自民党修宪推进本部的高层会议上,则出现了“等待在野党的让步使事情无法取得进展”、“应该摸索达成将民进党排除在外的共识”。

(二)未来的布局

安倍等待民进党态度软化的战略能持续多久呢?其实他已经进行了布局。

安倍在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等人主导下,顺利延长了党总裁任期。自民党总裁任期从此前的“连续2届6年”延长至“连续3届9年”。如果安倍在下届党总裁选举中获胜,任期将延长至2021年9月。

考虑到剩下的任期,不少观点认为“在第3任期完成修宪比较合适”。

但另一方面,对于安倍希望连续3届担任的自民党总裁,“后安倍时代”的竞争者们则试图阻止。

“如果我是首相,就会光明正大地说明修宪的必要性和理由”,考虑参选下任自民党总裁的该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对周围的人这样表示,对安倍的姿态提出了质疑。

安倍认为,“与政局混在一起讨论(修宪)不好,应交给党”,即使在国会上被在野党追问具体的修宪项目,他也一直是表现出应交由执政党和在野党进行讨论的姿态。

此外,在2018年12月本届众议院议员任期结束之前,安倍领导的自民党还有必要赢得众议院选举。日本政府高层表示,“在众议院确保3分之2的席位并非易事”。

既要与后安倍时代的竞争者进行心理战,还要摸索与在野党共同推进修宪。2017年,安倍等待时机成熟的修宪战略将与政权战略互为表里、共同展开。

安倍政治遗产:外交

围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7年最初的出访目的地,日本政府内部于2016年秋季提出了访问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地区的方案。当时是希望借此确保从中东稳定采购日本所依赖的能源,同时从侧面支持主导与伊朗达成核协议的美国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

但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下任美国总统,上述方案也自然再无下文了。

(一)安倍“俯瞰地球仪外交”被动摇

特朗普对于和日本保持良好关系的伊朗显示出强硬姿态,对核协议持否定态度。为此,安倍将出访地调整为澳大利亚和东南亚3国。

在特朗普的亚太政策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安倍只能首先重新巩固立足点

“由于特朗普的冲击,不得不调整外交日程”,正如日本政府高层所感叹的一样,即将上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动摇安倍的“俯瞰地球仪的外交”。包含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谈判在内的对俄罗斯外交也不例外。这一谈判如果能取得进展则有可能成为安倍最大一笔政治遗产。

2016年10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与特朗普的亲信之一、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ynn)举行了会谈。弗林随后被内定为下届政权中主管国家安全保障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菅义伟在会谈中详细说明了日本政府重视对俄谈判的立场,随后弗林回应称,特朗普也十分重视对俄关系。

随着提倡转向亲俄路线的特朗普上台,日本政府内部也产生了一种担心,即“对俄罗斯来说,日本的战略价值将下降”。

2016年12月下旬,安倍针对之前与普京举行首脑会谈时启动磋商并达成协议的北方四岛共同经济活动,面对执政党高层表示,“希望早日访俄,以铺平道路”。从中透露出安倍为了避免受今后美俄关系的影响,希望尽早坐实磋商基础的想法。

(二)日韩关系、TPP……

在受美国影响这一点上,日本对朝鲜政策也如出一辙。在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上,自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以来没有取得什么进展。特朗普并未否定与金正恩政权展开对话的可能性。如果美朝展开对话,对于朝鲜来说,推动朝日磋商的价值就将相对降低,绑架问题的解决将渐行渐远。

此外,与需要在对朝鲜问题上保持步调一致的韩国的关系也笼罩阴影。2015年底,日韩宣称就慰安妇问题达成了“最终且不可逆转的解决”的协议。这本应成为给日本与韩国的历史问题划上句号的政治遗产。但随着韩国方面推动协议的总统朴槿惠遭到弹劾,未来的不确定性变大。甚至可以听到有总统候选人表示要取消协议或重新谈判。

“如果推翻协议,丢脸的将是韩国”,日本外务省高层强硬的表态反倒证明了一种危机感,即如果韩国下一届政权重提历史问题,安保合作等日本期待的积极对话将再次陷入停滞。

虽然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但日本不得不依赖日美同盟的局面却难以改变。不过,特朗普提出调整与同盟国的关系,同时宣称要退出美日为建立亚太地区的秩序而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日美正在就安倍1月下旬的访美进行协调,安倍希望借助与正式就任总统的特朗普的首次日美首脑会谈来加快建立信赖关系。

安倍政权能否在外交方面留下政治遗产,似乎将取决于其与将在今后4年领导美国的特朗普政权的关系。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