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懂中国 >> 智库要闻 >> 浏览文章


俄土伊外长谈叙危机,美国怎么成了“局外人”?
 来源: 浏览次数:1088次 更新时间:2016-12-21

文章来源:视觉中国

俄土伊外长会释放的最大信号是,叙利亚危机持续近6年来,解决叙利亚问题的主动权正从西方转到俄罗斯及其联盟手中,叙利亚局势的发展进程出现逆转。这一主动权既表现在军事层面上——叙政府军已拿下阿勒颇,也表现在政治层面上——俄土伊外长会的召开意味着在政治解决进程上掌握主动。

俄罗斯驻叙利亚“拆弹部队” 清除阿勒颇东部遗留炸弹

在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喋血安卡拉的第二天,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国外长聚首莫斯科,就叙利亚局势展开磋商。这场“去美国”的外长会释放出什么信号?中东大玩家美国为何变成“局外人”?

外长会释放什么信号?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在会后透露,俄土伊三国外长会达成一份“莫斯科声明”的文件。三国表示愿意协助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起草和解协议,并且愿意为此充当担保人。外长会还就扩大在叙利亚的停火范围、实现全面停火、保障人道主义救援畅通无阻等达成共识。此外,拉夫罗夫还强调,俄土伊三方认为叙利亚危机不能靠武力解决,三方将致力于重启政治解决途径。

这次外长会有两个背景值得注意:一、阿勒颇战事进入扫尾阶段。据路透社报道,叙利亚政府军周二已逼近反对派武装在阿勒颇的最后一个据点,敦促反对派武装尽快撤离。三国外长会也表示在阿勒颇的反对派撤离工作将在两天内完成。二、外长会前夕刚刚发生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被枪杀的恐怖事件。

分析人士认为,在这两大背景下,三国外长会的召开一方面是从政治层面呼应军事层面取得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则是消除暗杀事件的潜在杀伤力——破坏俄土关系乃至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的联盟。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表示,俄土伊外长会释放的最大信号是,叙利亚危机持续近6年来,解决叙利亚问题的主动权正从西方转到俄罗斯及其联盟手中,叙利亚局势的发展进程出现逆转。这一主动权既表现在军事层面上——叙政府军已拿下阿勒颇,也表现在政治层面上——俄土伊外长会的召开意味着在政治解决进程上掌握主动。

“叙利亚冲突爆发之后,相比获得西方支援的反对派,巴沙尔政权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而俄罗斯也基本处于被动支持巴沙尔政府的局面。现在,俄罗斯、叙利亚政府已经从被动的边缘角色走向主动的角色来谋划叙利亚的未来。”李伟建说。

这一转变背后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因素来说,2014年“伊斯兰国”(IS)的崛起扩张,把叙利亚问题的关注焦点转向了反恐,这给巴沙尔政府、俄罗斯以战略机遇,尤其使得俄罗斯以打击IS为抓手名正言顺介入叙利亚战局。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巴沙尔政府也慢慢站稳脚跟并赢得战略优势,再到眼下在阿勒颇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

从主观层面讲,俄罗斯也是精心谋划,步步扩大话语权。比如去年9月强势介入叙利亚局势,高调反恐并成效显著,让美国及西方黯然无光;审时度势与土耳其修复关系,分化美土联盟;在基本掌控阿勒颇战局的情况下,与土耳其联手抛出阿勒颇停火协议。此举既照顾了人道主义的关切,又将阿勒颇紧握手中,不用担心西方借人道救援之名给反对派以喘息之机,这一招让西方措手不及。如今,又借三国外长会试图在叙利亚下一步政治和平进程中抢得先机。

此外,尽管外长会在大使遇刺的阴影中举行,但是从三国外长会如期召开,并表示将采取措施,粉碎遇刺事件幕后黑手的图谋,同时还就叙利亚政治和解达成共识来看,遇刺事件非但没能挑动俄土反目,反而加速推进彼此合作,还整固了俄土伊和叙利亚的联盟。

上海社会科学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秘书长王震表示,在解决叙利亚问题上,一直以来就存在两大阵营,一个以美国为首的阵营,包括欧洲盟国及一些中东地区大国,比如沙特、土耳其。另一个是以俄罗斯为首的阵营,包括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伊朗等国。如今看来,在两大阵营的“斗法”中,俄方阵营已占上风并且关系日益牢固,比如拿下阿勒颇、俄土伊叙抱团,而美方阵营却在慢慢分化。俄方阵营占上风将有利于战后在谈判桌上的较量。

美国“缺席”的尴尬

在这次俄土伊外长会中,美国的“缺席”也备受关注。中东最大玩家的美国却成了局外人,乃至路透社戏称“作为长期以来解决叙利亚冲突及其他中东冲突的重要玩家,华盛顿眼下却被迫站到球场边线旁观战局。”

不过,对于被“晾”在一边的尴尬,美国国务卿克里刻意保持淡定。克里说,美国并未遭到冷落,缺席也并不表示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在下降。

克里所言究竟是外交辞令,还是真实想法,外界无法揣测。但是,对美国的“不在场”,克里与其他同僚或华府智囊之间的看法却存在很大温差。路透社引用华盛顿研究所研究员、政府政策顾问丹尼斯·罗斯的观点表示,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已经把自己变得“无关紧要”。相反,俄罗斯却正在改变地区的力量平衡,并逐步将自我转型为一名仲裁者。

另一名美国官员也表达了同样的忧虑。这名匿名官员表示,美国的缺席意味着俄罗斯想以此显示现在是由莫斯科而不是华盛顿来掌控全局。

而在他们看来,美国之所以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难辞其咎。奥巴马政府对温和反对派的有限支持弱化了美国在叙利亚的杠杆,也使叙利亚反对派觉得没有理由再响应美国的号召去抵抗巴沙尔政府。与此同时,美国又把盟友土耳其推向俄罗斯。在库尔德问题、土耳其出兵叙利亚等问题上,不断扩大双方分歧而非弥合分歧。

对此,李伟建表示,在中东地区,美国真心不愿让俄罗斯抢占风头,否则也不会在伊拉克的摩苏尔战役中加大投入。但是由于在反恐问题上,美国并未全力以赴,以致IS持久肆虐;在解决叙利亚危机上,夹杂私心杂念的美国也没有给出良方。(美国的初衷与动机就不纯,目的是推翻巴沙尔政权,从某种程度说,叙利亚危机正是出自美国的手笔。为此,在政治协商进程中,美俄磋商一直进展不顺。)这才导致美国在中东的角色从主动变为被动,从中心走向边缘。

不过,李伟建认为,赶在特朗普上台前拿下阿勒颇,并加快启动政治解决进程,俄罗斯确实意在为将来的政治对话积攒更多筹码,以提升话语权,并掌握主导权。但是,客观来说,俄土伊也并非有意排斥美国,倒不如说是倒逼美国为解决叙危机拿出切实行动。而且要想解决叙利亚危机,没有大国的参与和推动是不可能的。何况美国在中东的天然存在不可否定,排除美国也不现实。

启动叙和谈仍存变数

据悉,在本次外长会之后,在俄土伊的斡旋下,叙利亚政府和温和反对派代表还将在阿斯塔纳举行谈判。拉夫罗夫更是高度评价俄土伊机制,称俄土伊“三驾马车”将是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最有效平台。叙利亚的未来是否正在一步一步走入俄罗斯设定好的剧本中?

在李伟建看来,俄土伊外长会试图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提供一种框架,但是能否正常启动政治对话的和平进程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首先,叙利亚反对派是否接受和参加政治对话,以及由谁来代表参加;

其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会否接受俄罗斯与中东地区大国之间提出的解决框架;

第三,叙利亚最终的政治安排将如何照顾各方利益。比如在巴沙尔政府与反对派之间怎样保持平衡、如何兼顾在解决叙利亚冲突中的相关国家的利益。

分析人士认为,决定叙利亚局势的最大变量依然在于美俄博弈。尤其是明年特朗普将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将会采取怎样的中东政策还是一个问号。李伟建表示,从特朗普向俄罗斯种种“示好”,以及他曾说过,“将停止推翻那些我们一无所知、不应去干预的外国政权”,而应致力于击败恐怖主义和摧毁IS来看,可以谨慎乐观预期,美俄合作将大于对抗。但是,王震认为,特朗普会出于实用主义与俄罗斯修好关系,但美国自身对叙利亚未来有一套构想,而且叙利亚冲突本质上是一场代理人之战,尤其是把IS这一“公敌”消灭后,如何为叙利亚未来做出令各方满意的政治安排,激烈的博弈还是难以避免,美国是否愿意做出太多让步也是未知数。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