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普通的选举政治逻辑,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失业率维持低位,社会大众的幸福感就会提升,选民将在下一次关键选战中更加拥护当前的执政党。然而在美国,情况没有这么简单。
今年11月国会中期选举日益临近,一系列民调结果显示,出色的经济数据几乎无法左右选民的倾向。更吊诡的是,对这个似应最基本的民生议题,得了便宜的共和党人却并未在竞选宣传中大张旗鼓地吹嘘。
经济感受和政治观点本末倒置
一项针对近1万名美国成年人的最新调查显示,强劲的经济表现正在凝聚共和党人,但许多选民仍然没有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而去年通过的减税法案看起来对共和党更像是一把双刃剑。这项由民调公司Survey Monkey联合《纽约时报》开展的调查显露出美国人复杂纠结的心理。撕裂和极化从两年前的总统大选延续至今,经济持续向好的背景非但没有促成任何弥合裂痕的趋势,反而成为新的分歧点。
在受访的注册选民中,只有5%的共和党支持者认为经济比一年前更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反的是,只有14%的民主党支持者认同经济变好。假设马上开始中期选举投票,认为经济向好的选民中超过八成表示将投票给共和党候选人。
《纽约时报》指出,类似对经济判断的分歧在奥巴马执政时代就已显现,只不过那时情况正好和现在相反,这表明美国人“对于经济的感受不再是形成两党政治观点的因素,反而变成了后者的体现”。
现在,每一份新出炉的经济报告——无论是月度就业数据还是季度增长预期——都会重新点燃总统支持者和批评者之间的争执。对于具体的经济刺激政策,党派化倾向的民意偏袒更加直观。两党的观点就好像两个各自封闭的舆论场,越来越自我强化。
国会共和党人去年力推30年来最大幅度减税法案时信心满满,他们认为选民会因为得到经济实惠而更加拥戴共和党。反过来,民主党人也有理由偷着乐,他们认为减税法案更多是给大公司和富人的巨额福利,只会增加政府财政赤字,同时无法惠及普通大众,选民将被激怒而抛弃共和党。
减税法案通过大半年后,民调结果显示这两种预测都没错。69%的共和党选民认为法案让他们更倾向支持共和党候选人,73%的民主党选民表示法案使他们投票给共和党候选人的可能性更小。而独立选民中,超过五成表示减税法案导致何种结果,不是他们投票时考虑的因素。
经济问题让位于煽动性议题
民调数据部分地解释了候选人在谈论经济问题时往往轻描淡写。媒体广告监测公司Kantar Media/CMAG的数据分析显示,共和党候选人很少向选民吹嘘当前的经济成就。项目联合主任艾丽卡·弗兰克林·福勒(Erika Franklin Fowler)说,即便广告提及相关方面,他们通常会说“我将争取为中产阶级减低税收负担”。
比如在俄亥俄州的第12选区,共和党的特洛伊·巴尔德森(Troy Balderson)在本月的特别选举中以微弱优势战胜民主党的丹尼·奥康纳(Danny O’Connor),两人将在两个月后的中期选举中再次对决。这一地区从哥伦布市郊几个较为富裕的居住区,延伸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麓一带,理论上同时覆盖了减税及经济增长的受益人群和未受益人群。
然而在竞选广告中,选民们更多看到的是奥康纳不遗余力地攻击减税政策,而不是巴尔德森拿来宣扬共和党和总统的英明。其中一个民主党团队的广告称,“减免大公司税收,国家将增加2万亿美元的债务。”
尽管全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发布了批评奥康纳的广告,但在当地的电视广播中,这些信息基本让位于更多的煽动性议题。委员会发言人马特·戈尔曼(Matt Gorman)的表态耐人寻味——谈论减税和经济增长,对全国共和党人来说是一个积极的、统一的信息,“我们不回避这些,但我不希望在每个广告中看到。”
而全美各地的民主党候选人正揪住这个问题大力回击,他们把对减税法案的批评纳入更广泛的论战,比如工资实际增长停滞和健保成本不断上升。
消费信心与总统支持度不相称
另一个争议是当前的“经济成就”应该归功给谁。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的18个月里,美国创造了370万个工作岗位,每10个美国人中有7个表示自己生活过得不错;而在特朗普执政的18个月里,美国新增工作岗位340万个,仍有不多不少的七成美国人认为自己生活舒适。
政府统计数据显示,在调整通胀率后,一个典型美国工人的工资在过去一年中没有上升。那些美国经济中不景气的方面,比如工资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扩大、中产阶级萎缩,在前后两个一年半都如此,这些促成特朗普当选总统的因素仍然存在。
共和党人压倒性地认为现任总统的经济强心针奏效了,特朗普党内支持率高达90%;而民主党则倾向于将当前经济进展解读为奥巴马时期的延续。没人说得清楚哪边在夸大其词,或者经济向好是否两者合力产生的效果。
只有一点可以确定,总统本人是最把“经济成就”当做政治资本的共和党人。无论数字显示什么,特朗普在推特上和公开场合的信息都不会发生变化:奥巴马领导下令人沮丧的经济,正在他的手里“惊人复苏”。商人的推销技巧似乎产生了影响。盖洛普调查显示,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大选前的水平,表示经济正在改善的公众比例有所增加。但问题是,特朗普的受欢迎程度远低于基于民众经济感受的预期。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科学教授约翰·塞兹(John Sides)在个人推特上贴出的数据表明,在奥巴马之前的几十年里,从肯尼迪总统到小布什总统,消费者情绪指数总是和总统支持率呈现正相关性。“一句话:特朗普总统不如经济状况或公众经济评估相称的那么受欢迎。”塞兹在推特上写道。
2014年,美国经济在民主党总统奥巴马的领导下增长4%,然而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就此掌控国会至今。现在,特朗普很有可能也要步前任后尘,难以将经济成绩转化为更广泛的支持。不难理解,共和党领导层和候选人有理由怀疑中期竞选中经济信息的效力。
分歧一再扩大势迎“民意公决”
从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民众出于经济感受增减对总统支持度的正常关联已经不复存在。两党观点更趋极化,使得对经济这类基础议题的判断变得简单粗暴。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月度调查主任理查德·科廷(Richard Curtin)对《纽约时报》指出,在里根和老布什政府期间,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对经济的看法差异微小,分歧在奥巴马时期翻了一番,在特朗普治下再次翻倍。
今天的美国,党派关系主导了选民对一切事物的观点,人们倾向于听说、看到和相信有利于己方阵营的信息。“我们曾经能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国家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吗?你比四年前更好还是更糟糕?——我们会得到诚实的答案。”即将度过70岁生日的政治民调专家约翰·佐格比(John Zogby)在采访邮件中写道,自从小布什总统以来,这些答案都被党派意识形态所“染色”。
美国政治分析人士认为,中期选举势必成为对特朗普的“民意公决”。“通俄门”和“封口费”丑闻的走向,对种族和移民政策的观点,以及国际贸易政策,在竞争激烈的选区和摇摆选民那里,都可能成为比经济更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尽管我支持经济强盛,但我更担心特朗普的种族主义和右翼政策。”支持民主党的纽约市居民切特·戴维斯(Chet Davids)说,“我们的总统需要成为所有公民的领导者,并尊重社会各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