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看历史 >> 古代 >> 浏览文章


春节团拜活动发肇于周代“朝正”
 来源:羊城晚报 浏览次数:1691次 更新时间:2016-02-16

春节拜年 资料图

有人以为,“春节团拜”是移风易俗的“新式”贺仪,其实非也,团拜古已有之,且是源远流长。

顾名思义,多人团聚在一起拜年谓之“团拜”。团拜这个词,在宋代的诗文中也多有出现,如王十朋的《元日》诗:“弟兄团拜处,归去愿成行。”又如《朱子语类·杂议》:“团拜须打圈拜。”再如周必大《青城小语庆新阳》诗题记:“记去年馆中团拜人,今作八处,感叹成诗。”

溯团拜之源,发肇于周代的“朝正”,亦即新年岁首的朝拜。正月初一早上,各路诸侯与文武大臣会集殿廷,向周天子拜贺新年。汉代则称之为“朝贺礼”,经魏晋至唐宋,直到清末,此仪世代传承,规模之盛大热烈,堪称空前。

参加团拜的除了皇室宗族、文臣武将外,还有属国的使节、少数民族的首领,他们一个个鲜衣吉服,恭候于宫门外。

待景阳钟齐鸣,禁门开启,听到传召后,大家簇拥入宫,依次序站定。

这时皇帝步出御屏,入座龙椅,领班大臣带领百僚三呼万岁,朝拜祝贺新年。外国使臣与少数民族首领还要向皇帝呈献贡品,皇帝接受拜祝后,回赠礼物。

这时君臣边宴饮边观赏歌舞百戏,又有儒臣接踵应制,即作诗献赋。唐人包佶的《元旦观百僚朝会》,对皇宫的团拜作了生动绘画: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御炉分赠炭,仙管弄云韶。日照金觞动,风吹玉佩瑶。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

上行下效,古代各级官府也多有团拜活动,唐宋时,已成官场的例行公事。下属、掾吏同至上司衙署,向长官恭贺新禧,共祝新年如意,且还往往遴选地方上忠孝节义的模范人物参加。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02月11日第B03版,作者:俞益萍,原题:春节团拜古已有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