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 >> 投资  >> 浏览文章


褚君浩:如何定义一座城市的发达程度与生活幸福度?
 来源: 浏览次数:1760次 更新时间:2017-09-11

“物联网越发达,城市智能化程度就越高,各种智能化网络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电力等,若打通互联,就能构建崭新的智能城市,进而形成全球化智能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在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传感器及智能化系统应用国际高峰论坛上,畅谈了自己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思考,并接受了新华网思客专访。他表示,物联网发展水平将是衡量城市发达与否的主要标志

图片1

打造“智慧城市”的第一步,就是各类灵敏传感器的研制和广泛应用。

 

智慧城市的第一步:灵敏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

 

  一个渐行渐近的现实是,“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连”正逐渐抹去朦胧的概念感,通过互联网主动完成信息交换的通信时代日益成形。安装在千万设备上的“电子五官”正以更敏锐、更具体、更细腻的感知能力,集纳着大千世界的信息数据,并通过分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改变着人类的思维、习惯、态度和行动。

  未来,我们的城市和社会,说不定会像美剧“Person of Interest”(疑犯追踪)中描述的那样,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连接城市海量信息渠道,依靠超级计算力处理超大规模的大数据,并从中洞察规律、预测结果、模拟趋势、提供建议,甚至自主思考、影响决策。

  在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走过八年多的发展历程,是城市治理创新的重要方面。虽然概念新颖、前程无限,但面临的困局也渐渐明晰,比如“三高两低化”: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低实效、低现实获得感——花了大钱,却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说明智慧城市建设步入了误区。

  所以,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从规划开始,一个个点、一个个面来累积和整合。而实现物联网梦想、 打造“智慧城市”的第一步,就是各类灵敏传感器的研制和广泛应用。这将促进包括光电通信和无线通信在内的各种技术的巨大发展。未来城市,将遍布各种芯片和传感器,传感器的运用,体现着智能化水平的高低,某种意义上,定义着一座城市的发达程度与生活幸福度。

 

传感器的下一步:自主创新的“中国心”

 

  传感器是物联网的“电子五官”,是物联网的基石。通过传感器传出的物体信息,实际上正延长着人类的感官,经过分析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更精确的决策正以更便捷的方式呼之欲出。通过传感器与智慧设备的分工与配合,撬动着“智慧地球”的成形和运转。

  比如,我们用的苹果手机里有多少传感器?首先,在屏幕上,电容触摸传感器可以让人动动手指就与手机互动;手机内置的陀螺仪可以在6个方向上感知运动,在导航功能中为你指引方向;以及拍照用的影像传感器,开锁的指纹传感器……但是,这些传感器都是“国外制造”,在国产手机里,大量的传感器同样依赖进口,藏在手机中的国产传感器凤毛麟角。

  “十二五”期间,我国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产业以20.9%的年均增长率实现了高速发展。目前,我国传感器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产品门类基本齐全,中低档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设计、研发和应用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国产的传感器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市场上的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依然欠缺。

  去年9月,工信部正式发布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文件,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大力推进,传感器技术及传感器产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物联网发展到现在,最大的瓶颈依然在两端,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由此,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成为关键点,而现有的国产传感器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未来,国产传感器在质量、敏感度上都需要精进打磨,更注重核心技术,并逐渐建立起传感器应用的标准。更多国产传感器要走出海外,在世界农业、工业的技术智能设备里安装“中国心脏”。那时候,我们的中国才真正走在技术前沿,成为创新性的科技强国。(编辑:黄晔璇)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