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端智库建设暨新40年发展”为主题,纪念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成立40周年内部座谈会,于2015年9月22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研究室新老领导宁吉喆、朱之鑫、王春正、韩文秀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创所元老和老同志代表、历任院所长代表、兄弟单位和地方院所代表以及曾经和现在在所工作的研究人员等参加会议。
国家发改委(前身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是邓小平复出之后,于1975年9月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按照时任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创立的。于光远、薛暮桥、许涤新等先后在所工作。现任所长宋立研究员在总结报告中,以“出身不凡、使命特殊、传统光荣、成就辉煌、人才辈出”20字概括经济所40年的历史与发展。
在回顾40年所取得的成就时,报告特别列举了于光远、薛暮桥、柳随年、桂世镛、王积业、王建、周才裕、王永治、常修泽、刘福垣、陈东琪、刘树杰等12位专家学者的突出贡献。对于常修泽教授的学术贡献,总结指出:“常修泽建议中央突破‘企业产权’的外壳,从‘广义’提出‘现代产权制度’,引起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起草组重视。”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朱之鑫在讲话中,也再次肯定了常修泽教授在经济所工作期间所提出的《广义产权论》及其作用。
常修泽教授2003年5月给中央的内部研究报告,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后得以公开发表( 2004年1月)
在史料部分,由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编著的《观大势 谋大局 出大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获奖成果集(1975-2015)》中,收进了常教授主持或参与主持的两项获奖成果。一项是常教授1996年参与主持完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为十五大报告提供的研究报告);另一项是常教授1997年主持完成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研究》(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供的内部研究报告)。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编著的《观大势 谋大局 出大策—获奖成果集(1975-2015)》一书封面
在座谈会上,常修泽教授作为历任所领导代表之一讲话。他讲了自己的 40年治学生涯与国家发改委经济所的“缘分”(前20年合作关系 ,后20年直接在所工作)。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他深情感谢老一代经济学家对自己的帮助,并对所内的年轻人给予厚望,希望他们能“青出于蓝胜于蓝。”面对未来的高端研究,常修泽教授讲了自己悟出的四条“治学之道”:
常修泽教授讲四条“治学之道”
第1, “独思考”。常教授特别提到首任所长于光远先生生前的名言:“独立思考,只服从真理”,强调“独立性”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做到“想别人之所未想,言别人之所未言”。
第2, “找联系”。世间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宏观研究一定要找到纷繁复杂中的内在联系。当年王积业等提出的“三联模式”,找到了国家、市场、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王建等提出的“国际大循环”也找到了国内和国际两个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3, “砸核桃”。对于提出的命题、范畴和概念,不能“囫囵吞枣”,要像“砸核桃”一样砸开,搞清其中究竟有多少“核桃仁”。在大系统中探明子系统、孙系统,挖掘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
第4, “补修提”。作为体制内的研究机构,不能没有“底线”意识,但在边界之内,还有自己的探索空间:对于不完备的可以补充之;对于不正确的可以修正之;对于重大的决策,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常教授的“独思考、找联系、砸核桃、补修提”12字箴言,给大家以启发。(讲话全文另发)
常教授在高端智库研讨会上发言
在此前,常教授还分别于9月6日和9月11日出席了关于“十三五”规划和混合所有制问题两场高端智库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9月22日会后,常教授与所内退下的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叙谈。
常教授与所内部分老朋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