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察家 >> 洞见 >> 浏览文章


段九州:中埃合作60年,两大古国的新生机
 来源: 浏览次数:1539次 更新时间:2016-03-28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首次外访选择前往中东,分别访问沙特、埃及和伊朗。观察者网与微信公众号“中东研究通讯”(ID:MenaStudies)合作,关注习近平主席此次中东之行。“中东研究通讯”关注中东研究前沿,定期推送优质的中东知识、最新中东研究以及中东资讯。本文作者段九州为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项目博士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访问学者,长期研究埃及问题。“中东研究通讯”授权观察者网发布本文。】

埃及拥有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进入阿拉伯伊斯兰时代后,法蒂玛王朝是第一个以埃及为主体的独立王朝。当代埃及首都开罗和伊斯兰世界的文明灯塔艾资哈尔清真寺都始建于法蒂玛王朝。也正是在那个时代,埃及首次派出了外交使节到访中国。公元1008年,埃及旅行家杜米亚特(Domiyat)乘船来到中国山东的佛教圣地,拜见了当时的中国宋朝皇帝哲宗,转交了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哈基姆·本·阿穆尔拉的礼物。埃及成为当时少数成功与中国建立外交联系的中东国家。

在现代历史上,埃及同样与中国关系密切,它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9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埃及总共9次,独占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国家出访次数的首位。埃及是中国在北非地区唯一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参加2015年9月中国抗战阅兵的唯一中东国家。1月20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埃及,这是近12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埃及。那么,中国和埃及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滨地中海,并遏制苏伊士运河这极具战略价值的国际水道,在战略地位上十分重要。尤有甚者,埃及曾6次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上,特别是在非洲地区、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皆具影响力。

政治互信建立

中埃建交后,两国关系经历起起伏伏,但中方始终支持埃及追求民族复兴和独立自主的斗争,并且视其为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大国。埃及是20世纪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国家之一。1956年,中埃建交开启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进程。1956年10月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中国坚决支持埃及对抗英、法两国的侵略行为,中国不仅公开发表声明支持埃及,还给予了500万美元的赠款。整个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多次访问埃及。1964年12月,中埃两国进一步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议,这也是中国首次向埃及提供大笔无息贷款。在文革期间,尽管中国从中东各国均召回大使,但依然保留了驻埃及的大使馆继续运行。

1963年,周恩来和陈毅访问埃及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中国实质上向埃及提供了包括1000万美元现汇、10万吨小麦及3万人份军事装备的无偿援助,使得两国关系大幅提升。其后随着1978年萨达特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1979年签订《埃以和约》,绝大多数的阿拉伯国家与埃及断绝一切政治和外交关系,埃及在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世界被严重孤立。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不但停止对埃及的援助,实行石油禁运,甚至中止埃及在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员资格,将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从开罗移往突尼斯。当时,中国不但对埃及表现出充分的理解,同时中国领导人也对抵制埃及的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各派做了大量说服工作,强调阿拉伯国家团结的重要性,劝说他们通过内部协商解决与埃及的分歧,并指出无法将埃及从阿拉伯世界中抽离的现实。

冷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中东非洲地区强力推行“政治民主化”政策,加剧了该地区的政治与社会动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日渐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希望借以抗衡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既努力巩固和美国的伙伴关系,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同时又注意保持自己外交的独立性。穆巴拉克在任期间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曾7次访问中国,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立场增多,经常相互支援和配合。1989年,西方大国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埃及则邀请杨尚昆主席访埃,并对中国表示理解和支持。此外,在国际场合,中埃也共同反对“人权高于主权”以及“以人权等任何理由干涉别国内政”的西方标准。中埃两国在1999年4月5日至9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访问中国期间,宣布建立“中埃战略合作关系”,无论在非洲地区或是中东地区,埃及皆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2006年6月与中国更进一步签署《关于深化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2014年12月,埃及总统塞西访华期间,两国再进一步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长期以来,埃及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亲密合作伙伴。但是穆巴拉克政府对美国经济军事援助的依赖和对美国中东政策的顺从,正是在2011年埃及爆发的“阿拉伯之春”的原因之一,埃及的民意要求革命后的新政府采取更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正因为如此,革命后第一任总统穆尔西外访第一站就是北京,以象征埃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2013年埃及军方推翻穆尔西后,美国对埃及的人权状况提出批评,单方面切断了对埃军事援助,加之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不明朗,美埃关系持续低迷。

与此同时,中国与埃及发展关系并没有心存芥蒂。在2014年塞西总统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坚定支持埃及人民追求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原则,两国共同声明重申了中国“尊重埃及人民独立自主选择政治制度和发展政策的权利,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名义干涉埃及内政”。中方的立场呼应了塞西总统追求民族复兴和独立自主外交的政策以及埃及人民寻求改变的心声。

经贸关系节节上升

除了长久以来积累的政治互信之外,中国和埃及的经贸关系也充满潜力。目前,埃及是中国在非洲的第3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埃及全球第1大贸易伙伴,2015年双方贸易额达11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埃及出口占108亿美元。在中国的非洲前几大贸易伙伴里,安哥拉、苏丹和尼日利亚等国的出口贸易过度依赖原油,一旦遇到国际金融形势不稳、全球性经济恶化导致中国石油需求衰退的情形,出口贸易额容易受到冲击而下滑。反观中国与埃及之间的贸易,对原油的依赖程度并不高,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及,呈现比较平稳的成长。


整体而言,埃及对中国的贸易并没有过度依赖某种商品的情形,比起非洲大部分的国家,埃及对中国的贸易结构较为健全。同时,埃及是中东北非区域内部贸易和人才流动的核心,不仅是因为其庞大的国内外人口(2015年达到9800万)和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也是因为它对中东地区稳定和发展拥有标杆作用,国际社会对埃及的支持力度较大。此外,埃及本身与诸多环地中海国家、非洲国家和中东阿拉伯国家拥有自由贸易协定,以埃及为生产地的中国产品将在上述市场享有关税优惠待遇,其地理位置的便利也减少了商品的运输和扩散成本。

从埃及的角度来说,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其当前恢复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因素。在过去,埃及经济发展的困境在于,埃及工业技术水准不高,可供出口的商品仍以原油及其制品、棉花、亚麻、纺织服装等传统产品为主,工业产品创汇力度有限;而由侨汇、石油、苏伊士运河和旅游(并称为埃及的“四大外汇收入支柱”)等所创造的外汇收入常受国内外安全形势等因素的制约,敏感性和波动性较高。

2015年9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埃及总统塞西

2014年塞西总统执政之后,充分参考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发展模式,首先吸引投资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的工业园、新首都,开发第二条苏伊士运河等,然后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业与人口红利优势和连接欧亚非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立志把埃及建设成工业生产强国。这一计划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谋而合,中国拥有先进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和资本力量,中埃产能合作符合埃及工业化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战略,也符合中国产业升级调整的需要。2014年12月,埃及内阁在总理领衔下成立了“中国事务小组”,专门负责协调与中国的关系。2015年埃及政府为了避开中国的春节假期,把原定2月在沙姆沙伊赫召开的“埃及经济大会”推迟到了3月中旬,可见其对中国的重视。

习主席此次访问埃及期间将与埃方签署51项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医疗卫生、污水处理、埃及新行政首都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和新能源合作以及在保险融资、交通运输、远程教育、防治荒漠化、基础建设与空间科学的等领域共同发展项目。中国与埃及的合作空间如此广阔,正是因为中国与埃及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如结构调整、人口压力、贫富差距等类似的问题。而中国“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以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发展道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认同,模仿“中国道路”的埃塞俄比亚在去年成为非洲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考虑到埃及在中东伊斯兰地区的传统影响力,如果中国的投资和援助能为埃及带来持续的稳定和发展,它有可能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范例国家。

结论

今年是中埃建交60周年,随着经贸关系的加强,我们似乎可以对未来两国政治和战略关系有所期待。

首先,传统上,埃及的武器来源主要是美国和欧洲,但中国武器的价格和技术转让优势已经对美欧形成竞争压力。2015年5月,中埃两国国防部长在北京签署的新的武器和军事装备交易以及联合制造协议。由于军事贸易对两国的信任度要求极高,两国的军备合作对提升未来战略关系极具指标意义。

其次,埃及是非洲地区重要的天然气产国,2015年3月,埃及近海海域发现迄今地中海范围内最大的天然气田,潜在蕴藏量8500亿立方米。目前中国已经在上海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天然气期货中心,如果中国能参与开发该气田,并越来越多和中东能源国家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将有助于提高该期货中心的国际地位。

此外,中埃两国对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拥有共识,中国若想在解决中东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不可能缺少埃及和以埃及为核心的阿拉伯联盟的支持,因此继续深化两国政治互信显得尤为重要。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