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观察家 >> 改革 >> 浏览文章


迟福林:服务贸易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点
 来源: 浏览次数:1083次 更新时间:2016-12-2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是什么?到底改革什么?其与当前各领域改革有何联系?

  12月25日,第十五届南方改革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辽宁、河北、江苏、福建、广西、海南和广东等地的知名改革研究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主题。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专家的演讲和论坛文章论述聚焦如下六大要点。

  要点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破除万能论、无效论

  中国体改研究会原会长高尚全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综合目前社会上对供给侧改革的讨论情况来看,有几种论断值得注意:一是万能论。认为所有问题只要套上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外壳就能解决,这是片面的。二是无效论。说所谓的供给侧,需求侧,是理论上概念的文字游戏,不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旧体制回归论。认为改革就是去私有化,瓦解私有企业,把大的私有企业公有化,加强计划经济的管理。中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的战略调整和一个主线提出来,但不少人对它的认识如此模糊。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取得共识,准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

  要点二:去产能、保就业并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首要任务是去产能。去产能,既要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又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去产能工作。目前,处理僵尸企业有三怕:政府和企业怕负国有资产流失责任,怕社会不稳定;银行怕提高不良资产率;职工怕失业。处理僵尸企业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稳妥精细,尤其要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认为,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攻坚战,是当前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而结构改革又绕不开处理好去产能、保就业这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难题,必须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有效落实,才能在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目标的同时,切实保障民生,保证稳定。实现保就业,关键是落实好中央各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民营企业真正成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的必要支撑。

  要点三:国企改革需引进民资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多位专家认为,国企改革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率先拿出实际行动,重点完成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外资资本的混合。垄断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对整个国有企业改革有着牵引作用,必须加快实行有效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国企改革如果能够在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推进和拓宽,比如市场化选定经营管理者等,那么国有企业的活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从而释放更多红利。混合所有制要解决积极性的问题,要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家的创新才能。

  亦有专家在演讲中提醒,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需要结合实际,而非为了“混改”而“混改”,同时也要回应民众新的“混改”有无可能出现新的利益输送渠道的关切。

  要点四:农业农村改革要做好资本文章

  几天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综合分析来看,明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三大路径:一是生产绿色优质家产品;二是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三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几十年,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相比于其他行业有所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农业科技力量发展缓慢等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高尚全认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有新突破。农民有资产,有宅基地、有房产。但是这些资产不能变为资本,因此农民不能增加财产性收入,不能富裕起来,不能带动农村的消费。加快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把资产变成资本,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的消费;另一方面有利于房地产去库存。城市有一亿多农民工需要房子,但是农民没有钱就买不起房子。如果和农村改革结合起来,农民有了资本,有了钱就可以到城市里买房子。现在全国房子的库存大概是7.3万亿平方米,如果农民有能力去城市里买房子,不但可以解决农村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还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对我国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具有重要意义。 

  要点五:重视服务贸易

  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谈到,这两年进出口明显下降,但服务贸易却快速发展,2000年到2014年,全球对外贸易明显下降,但服务贸易增长了将近6倍,服务贸易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点。目前,城镇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占全部消费比例达四成。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每年会提升2%,这意味着,到2020年,服务性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中,要达一半以上。但在需求明显上升时,中国的供给却严重失衡。原因主要在于“三低一高”:市场化水平低、对外开放程度低、服务化水平低、价格高。工业领域市场化达到九成以上,但服务领域只有50%。”

  迟福林建议,广东要在服务贸易开放领域与香港、澳门实现一体化对接。

  迟福林提还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构建自贸区网络。在新的阶段,“一带一路”战略是以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为重点、以建立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以“一带一路”促进、推动新一轮的全球自由贸易进程,我国就能在新一轮全球贸易自由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点六:简政放权跟上来

  专家谈到,继续简政放权,深化政府改革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简政放权力度较大,但是社会的反应是放权力度还是不够,该放的没有放到位,而且放了以后不匹配,办事增加了难度。有的放权后监管没有跟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人主张收回审批权,专家认为这是不适当的,不能出了问题就收权,还是要用改革的办法,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来解决问题。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政府要有所作为。海南海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树成认为,政府应在战略层面给予助力,使之强身健体而增强对外“辐射能”。必须从“行政方式变革、价值定位、目标定位、角色定位和关联定位”等,增强其战略驱动力;从“前店后厂、功能驱动、区港联动、区岸共进和区城联动”等,推动其外溢效应的发挥;从“体制机制、项目评价、投资促进、管理条例和竞争机制”的建立,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开发。

  政府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经济学系岳芳敏、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李芝兰撰文提出四条建议:1,必须深化政府改革,促进政府公共服务提质增效;2,政府改革需要主动地内生性改革与外推力相结合;3,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需要法制化、系统化、全面进行;4,行政体制改革需要上级政府支持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相应调整。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