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世界资讯 >> 全球观察 >> 浏览文章


理性认识“全球性大国的兴衰”
 来源: 浏览次数:1957次 更新时间:2016-03-28
    “全球性大国”是个极具存在感的名词,但这种荣耀不是自我加封, 而是来源于实力,且只能来源于实力。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在 1833 年发 表的《列强论》一文中提出了“大国”的判断标准,即“必须能够与其 他所有联合起来的大国相抗衡”的能力。此后的世界历史也反复在证明, 全球性大国,不是任何势力或势力集团赏封的称号,而是在全世界范围 里被普遍承认的地位。历史已经给出了全球性大国诞生的条件:地域大、 国力强和世界性影响。地域大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成为全球性大 国的重要条件。国力强是全球性大国的必要前提,其中包括政治、经济、 金融、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实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外 交操纵力。但是,仅仅依靠经济力量或军事力量无法登上全球性大国座 位,必须拥有全球性战略思想,具备发挥影响、规划、掌控世界事务的 能力。


    作为第一个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英国能够称霸世界百余 年,一是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和外交各方面;二靠广泛 的世界影响力,包括政治、文化、国际规则制定权以及世界事务中的话 语权和领导地位,一个可以量化的证据是:1920 年,世界大约四分之一 的人口与土地都直接听命于大英帝国。经过工业革命和大工业发展,经 济的强盛给美国带来了国际地位的转变,与此同时,天时、地利、人和 等多种因素也形成了美国崛起的“利好”,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美 国戴上了全球性大国的皇冠。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就是当代全球性大国的现实范本。任何一 个做着大国梦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皆无法绕开“言必称美国”的理论窘境。 那么,美国版本的全球性大国是最理想的吗?它会是唯一的吗?它有无 致命缺陷?对此,与“全球性大国”渐行渐近的中国及政府领导人显然 提出了不同的“中国方案”。向未来演进的征程中,我们应该自信地认识到,中国已经基本具备全球性大国的三大要素。首先是“大”,中国 是世界人口第一、面积第三的泱泱大国;第二是“强”,中国综合国力已 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迈上 10 万亿美元台阶的第二个国家, 是全球经济最主要推动力之一;第三是“影响广”,中国是联合国安理 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是国际管理和世界重大事务的不可或缺的参与 者和影响者。


    平衡发展是目前整个世界的主旋律。中国是全球处理各种问题非常 得当的国家,首先政治和国内安全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同各国经济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 G20 峰会讲话 中做出的承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 发展创造机遇。中国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 2009 年到 2011 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 以上。经 过 30 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中 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 30% 以上,仍是 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从全球评估来看,中国现在处在一个非常良好的 发展阶段。只要把握住这个机遇和阶段,只要改革到位,整个的创新措 施得当,能够真正调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中国还是有能力完 全跨越“中等收益陷阱”。   


    各国较量永远不会停止,国际舞台总会来来去去,世界上没有永远 的“主角”。 任何一个全球性大国的崛起都会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 不可能毕一朝一夕之功而为之。内外环境影响,机遇挑战并存,每一个抉择都可能加速或延缓崛起的进程。但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中国迈向全球性大国的步伐,这就是中国实现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底气和信心。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