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懂中国 >> 智库要闻 >> 浏览文章


斯里兰卡遭遇14年来最严重灾害,中国提供1500万元救援物资
 来源: 浏览次数:982次 更新时间:2017-06-01

43岁的内莫尔在斯里兰卡穆勒里亚沃湖边住了16年,他喜欢这个自己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小房子,但也不得不容忍几乎每一两年就要来一次的洪灾——两米开外的穆勒里亚沃湖及其周边,乃至整个科伦坡地区都是著名的凯勒尼河洪泛区,每年的季风期一到,河面水位就眼看着上涨,大坝一拉闸,就意味着洪水要来了。

5月29日,43岁的内莫尔站在被洪水淹没的塑料回收站外。(摄影杨梅菊)

洪水已成为生活一部分

什么都无法逃过内莫尔老练的双眼,在经过两个月的异常干旱天气后,雨季在5月末来临。26日强降雨一开始,他就和邻居们互相帮衬着把家具、电器转移到安全处,一天的暴雨后,洪水很快就淹了过来。在政府组织下,他和家人移居到一公里外的地势较高处。

内莫尔每天必须要回到村子转悠一下,视察水位情况,看看院子里椰子熟没熟,再检查一下自己在家旁边经营了10年的塑料品回收站是否完好。作为一个灾民,他的情绪有点异常平静。

“既然知道这里是洪泛区,有想过搬家吗?”记者问。“洪水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再说了,这里就是我的家,不住这里我就无家可归了。”内莫尔笑着说。

正如内莫尔所说,洪水似乎已经成为穆勒里亚沃村的一部分,在被淹没的村道上,村民们来来往往,零零碎碎地从家里搬运着需要抢救的家用,年轻人靠在船上玩手机,父亲带着女儿们干脆游起泳来,不远处的二层小楼上人们边钓鱼边向记者喊“你好”。

人们用这种方式消解着灾难的残酷——斯里兰卡灾难管理中心5月31日发布声明说,暴雨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已造成202人死亡,96人失踪,63人受伤,数十万家庭受灾,斯里兰卡正在遭遇自2003年以来最严重的灾害。

南部高速公路受损严重

“我在马特勒生活了一辈子,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来自斯里兰卡南部马特勒地区的瓦桑塔告诉记者,由于没有任何防范,洪水把他的家全毁了:“这场洪水只留给我们一个屋顶。”

回忆起自己和家人的逃生时刻,瓦桑塔依然觉得自己很幸运,“洪水来得太快了,我们一度以为走不出来”。目前,瓦桑塔一家和附近村民已入住附近学校的安置点,而像这样的安置点全国有300多个。

斯里兰卡气象部门最新预报显示,造成强降雨的气旋“莫拉”已经离开斯里兰卡,天气转晴,但在西南季风影响下,多个地区还将迎来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局部降雨甚至达到150毫米,进一步降雨会加重河道压力,造成决堤危险,因此斯政府正在全力组织周边居民疏散。

目前,政府派出2000名军方人员前往各个受灾地区,由斯海陆空三军、警察和专业救援组织组成的救援队正在广泛展开搜救。斯卫生部门警告,如灾情持续,疫情压力增大,今年已经高发的登革热还将有进一步大面积爆发的可能性,提醒各地方做好防疫工作。

作为整个斯里兰卡目前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马特勒地区的灾情和搜救进展受到广泛关注。从空中俯瞰,整个马特勒地区几乎已成泽国,唯一贯穿该地区的在建高速项目也未能幸免:南部高速公路延长线第一标段30公里全段遭遇暴雨袭击,近11公里软基路段被洪水淹没,洪水深度1米至3.5米。南部高速公路项目执行经理孙汝猛告诉记者,这一由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建设的高速路标段正处在尼勒沃勒河流域,由于地势低洼,河道泄洪能力受限,26日河流上游洪水袭击了高速公路延长线第一标段施工现场。由于项目展开疏散和自救及时,目前现场所有人员已得到安全转移,未出现人员伤亡,但洪水浸泡对设备和已施工路段破坏严重,使项目进度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第一时间感受中国情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部高速公路项目在积极自救的同时,也不忘协助项目当地员工和周边灾民进行疏散、救援,并派出人员赴临时安置点进行慰问,让灾民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情谊。

灾难发生后,斯里兰卡迅速向国际社会寻求帮助。中国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并施以援手。据斯外交部声明表示,中国领导人向斯里兰卡总统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致电慰问,并表示中国政府愿全力支持斯里兰卡政府开展救灾工作,向斯方提供支持和帮助。

为帮助斯里兰卡抗洪救灾,中国政府28日向斯里兰卡提供价值15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包括帐篷、毯子等斯方急需的救灾物资,将在最短时间内运至斯里兰卡,以应灾区急需。对此,斯外交部部长拉维·卡鲁纳纳亚克表示感谢。

与此同时,民间也行动起来,从29日开始,在斯里兰卡华人华侨联合会及斯里兰卡中国企业商会的号召下,众多在斯华人华侨和中资企业纷纷为斯受灾民众踊跃捐款。中国驻斯使馆也于30日向斯里兰卡红十字会递交了来自中国红十字会的1500万卢比(约合10万美元)的善款。

中国国际救援队也告诉本报记者,受国家委托,中国红十字会正在部署向斯里兰卡受灾区派出国际救援队,协助斯开展救助工作。该救援队曾在去年斯遭遇洪涝灾害期间成功帮助斯里兰卡展开救援工作。

疏于环境治理致灾害频发

连日来,强风和暴雨袭击了斯西部及南部的科伦坡、汉班托塔、马塔拉、拉特纳普拉和卡卢特勒等14个地区,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数十万家庭受灾。目前由于斯南部高速公路和铁路数个路段受到洪水和山体滑坡影响,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和多条铁路已经停运,全国范围内多地学校停课。

事实上,由于斯里兰卡地处南亚热带,几乎每年5、6月份,西南季风带来的强降雨都会造成洪水和山体滑坡灾害,只是灾害程度有所不同。当地媒体《锡兰每日镜报》指出,近年来灾害呈现逐渐加重趋势,原因是斯里兰卡在战后井喷式发展中,并未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山林砍伐、河道淤塞,另一方面是相对滞后的公共灾难应对和管理措施。报道呼吁政府着眼长远,加大对河流清淤、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并通过治理环境来摆脱斯里兰卡每年“一淹一旱”的局面。

5月31日,斯里兰卡气象部门的预报显示,造成强降雨的气旋“莫拉”已经离开斯里兰卡,天气转晴。由于过去24个小时降雨量有明显下降,南部的金河、卡鲁河水位已经下降,但在西南季风影响下,斯里兰卡多个地区还有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可能性,因此仍要做好防灾救灾准备。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