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懂中国 >> 智库要闻 >> 浏览文章


张蕴岭:中美经济的三个层面 TPP不是坏事
 来源: 浏览次数:1287次 更新时间:2017-02-14

作者:张蕴岭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社科院院部委员、国际部主任

来源: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中美关系圆桌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双边层面又分两种,经贸关系和综合关系。经贸关系主要是体现在贸易、投资,其中贸易不平衡是主要的问题,也导致了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长久存在。美国主要的手段,过去历届政府都是反倾销,征收惩罚性关税,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特朗普能做的无外乎也是这些,只不过他要普遍征收惩罚性关税,做的更多、更严厉。过去历届美国政府都是避免把中国定为汇率调整国,双边可能会有协商,这是因为中美贸易问题早就存在,一个是结构性的,中国是生产型大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型国家,故而产生贸易顺差。另一个是技术性的,在统计贸易数字时是按最终价值,而不是按附加价值,但实际上很多产品是从其他国家出口再组装出口到美国。美国国内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看法,也有观点认为这样的格局对美国并没有坏处,不影响他的就业。

与此同时,中国也要采取一些自我约束措施,如调整产品结构和削减产能等等,用这些办法减少这种贸易逆差。这个事情只能双方共同来做,中美双边关系中的综合关系,涉及到政策、机制、交流、合作,分布于各个领域。中美建立了上百个各种各样的交流、合作、对话机制,最突出的就是中美的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个对话是所有交流机制里最高层的,一方面通过高层沟通解决中美之间的矛盾,增进相互了解,另一方面列出合作的领域,大大推动了双方的合作项目。中美之间需要高层的战略与经济对话,要避免冲突,这就是中美两个国家处理的方式。但特朗普政府和过去不一样,会提出更多的条件。

第二层就是地区层面的中美经济关系。过去比较突出的是TPP,但特朗普已经撤出来,他的方式是通过双边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这将会改变我们战后长期形成的一些规则。其实TPP最初是按APEC会上提出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的理念由新加坡、文莱等四个国家提出的,我们并不反对,但其标准对我们来说过高。美国拿过来之后,加入了政治背景,也不邀请中国加入,但是从TPP本质上来说是有道理的,所以TPP的取消对地区和世界不一定是一个好消息。

APEC是联系中美一个最重要的地区框架, APEC从一个部长会议由克林顿提升到成为领导人会议,几十年来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亚太地区的合作框架推动是非常大的。从现在看特朗普很可能不感兴趣,但我们还有“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中国对地区和全球贸易的新贡献。现在TPP停滞了,RCEP在加快推进,但RCEP起点比较低一些,是渐进的,对于美国的贸易影响也不是特别大,所以特朗普暂时还是会采取静观的态度。

全球层面就是全球化,全球化不是一个机制,是一个结果。美国是全球化的助推者,中国是参与者。我认为特朗普退出WTO的可能性很低,但是他可能会选择性忽略一些内容。这对二战以后建立的世界开放体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因为多边开放是世界发展的方向,区域开放是一个补充,推动全球有规则、有保障的开放是一个大的趋势。

中国作为一个后来参与国际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团结大多数的国家来维护这个体制。同时现在也有各种国际组织例如WTO、G20、APEC等,这样一些大的框架我们还可以利用,可以制定一些指导规则,对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实行制约。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主要意义,就是新型发展合作。但我们也应该聆听反全球化的声音,过去的推动市场开放也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现在需要纠正。市场开放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发展问题,我们还需要社会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就是再就业,财政政策就是进行补贴,支持新产业。另一个是国际的合作。“一带一路”是百年工程,不是一点,是一个理念,是带着一种新理念去做事情,所以习主席用“引领”,就是说我们要引着大家往这个方向做。一个就是维护这种大的二战后的开放体制,另一个就是我们推动这种新型的发展合作,来解决市场导向的开放所造成的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财富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总之特朗普上台以后,对中国和世界都会有很大压力。美国毕竟是领导者,具有全球意义。特朗普突然要改革,涉及的不仅仅是单边、双边地区,而是全球。我们要时刻准备。中国要下力气继续宣传开放,积极参与和推动平衡开放、综合开放、可持续开放,一个更健康的全球化。现在做的不仅仅只是应对特朗普,更多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系列综合性的问题。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