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读懂中国 >> 智库要闻 >> 浏览文章


2017全球 “涨”声一片,物价飞升成大衰退救星?
 来源: 浏览次数:1204次 更新时间:2017-01-08

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

全球物价持续上涨的背后是经济“发热”

尽管通货膨胀上升,但大多低于官方目标水平

从中国工业城镇出厂的货物到欧美加油站的汽油价格,多年低位徘徊的物价终于在涨了。所以这是一个好兆头,对么?

毕竟一段时间以来,各国央行行长都在为通缩发愁,并诉诸负利率等非常规应对措施,那么浅显的答案是“对”。但价格加速上涨是否意味着世界终于从大衰退中复苏,这或许只能通过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加以判断了。

在乐观情况下,石油、铁矿石等关键大宗商品价格大力反弹将为全球经济提供助力,而且进入特朗普任期之际形势一片大好的美国将有助于带动各地的需求、工资和投资。在另一种情况下,从特朗普自己到英国脱离欧盟可能不顺利,一连串政治风险令人猝不及防,通货再膨胀最终可能遏制全球消费者开支,而未能推升工资和投资。

“金融市场的部分乐观情绪是合理的,但政治和政策风险依然存在,全球通胀上升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汇丰银行驻伦敦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詹尼·亨利(Janet Henry)称。

决定性转折

在德国发布的一项数据为面临通货紧缩危险的欧元区经济发生决定性转折出示了铁证。数据显示12月德国物价整整上涨了1个百分点,至1.7%,为历史最大涨幅。这也推动欧元区物价涨幅超出经济学家预期,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德国通货膨胀率激增:12月物价上涨1个百分点,德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

数据显示欧元区生产者价格指数三年多来首次出现上涨,11月的涨幅为0.1%。在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涨幅创下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在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深受美联储(Fed)青睐的个人消费价格指数在2016年10月、11月均较上年同期上涨了1.4%,为2014年以来最快增速。这些转变,加上对美国经济加速增长的预期及欧元区持续的货币刺激政策,将有助于全球经济从通货紧缩的漩涡中摆脱出来。

资产管理公司Marketfield Asset Management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沙欧(Michael Shaoul)在致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相信,2016年标志着已经肆虐全球数年的通货紧缩压力的结束。”

这是一个全球央行和各国政府一直苦苦期待的结果。通货膨胀有助于减轻债务负担,提振增长乏力的经济活动,进而带动整体经济需求。

全球预测

在汇丰银行最新一轮季度预测中,从2016年到2018年全球增长和通货膨胀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状况。汇丰预计2018年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将达到1.9%,基本符合大多数国家央行定义的价格稳定的水平。

在日本,与通货紧缩的斗争一直都很激烈,决策者如今对全球经济形势向好将有助于摆脱通缩越来越有信心。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在东京召开的日本全国银行协会新年招待会上表示:“我预计今年日本在摆脱通货紧缩方面将迈出一大步,对此,我的信心超过以往。”

在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减税和加大财政支出的承诺已经提振了通货膨胀预期,这也引起美联储的注意,开始关注那些显示价格上涨压力紧迫的迹象。据12月份美联储政策会议纪要显示,许多美联储官员都指出,失业率大幅降至长期趋势水平以下的可能性有所增大。

受此影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可能需要早于当前预期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以防范价格失控、遏制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出现叠加造成的影响,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纪要还强调,货币政策前景并不确定,目前的条件说明利率的上调仍然应该逐步进行。

物价起伏参差不齐

可以肯定的是,物价起伏参差不齐,基准价格的上涨可能带有误导性。

对于物价回升持怀疑态度的人表示,物价反弹反映的只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低位反弹,即所谓的比较基数效应,而并非基本面因素的强劲回升。渣打集团(Standard Chartered Plc)驻新加坡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戴维·曼(David Mann)表示,只有基本面因素的强劲反弹才能持久摆脱通货紧缩压力。

他表示:“我们对价格反弹影响是否持久表示怀疑,在当前全球增长疲软的大环境下,第二轮价格效应不大可能出现。”

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继2016年下探谷底后,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升

的确,在失业率接近10%的欧元区,很难想象物价指数的上涨会转化为有助于推动经济良性循环的薪资水平的提升。这意味着尽管基准物价指数可能接近欧洲央行低于2%的年度价格目标水平,但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价格指数可能仍停留在现有水平,即1%上下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驻伦敦经济学家安纳托里·阿涅科夫(Anatoli Annenkov)称:“物价的结构性反弹可以持续非常长的一段时期。”尽管欧元区经济在中国经济放缓及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风险因素面前仍保持了较好的抗干扰性,但是上述因素的真实影响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价格快速爬升

除此之外,物价上涨并非无一例外都是好的,在那些物价快速上涨的国家,消费者可能会克制消费,而企业也可能被迫消化至少部分额外的投入成本。

与此同时,央行对此也需谨慎对待,悉心把握货币政策,在不扼杀增长的情况下遏制物价的上升。由于物价涨幅超过储蓄利息,他们还要面对愤怒的银行储户。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就呼吁欧洲央行“加息”。

可能阻碍全球价格快速上涨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特朗普发誓要通过惩罚性关税来缩小美中两国的贸易逆差。若果真如此,这可能会伤及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并可能令初露端倪的物价反弹毁于一旦。

尽管如此,至少眼下全球经济和通货膨胀前景依然看好。在欧洲,来自制造业的数据为我们描绘了繁荣景象;在美国,充分就业要么即将来临,要么越来越近。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最终将传导给区域内的贸易伙伴,进而传递到美国和墨西哥等更高一层。

这些都让全球政策制定者对于通货再膨胀的故事信以为真,但也还有一些保留。在解释央行将资产购买计划延续至2017年底的决定时,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是这样概括其央行同仁们的想法的。

德拉吉在法兰克福表示:“通货紧缩风险已大体消失,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无处不在。”撰文/Enda Curran 、Jeff Black、Jeanna Smialek 翻译/吴洪涛编辑/郭沛然

总之全球物价飞涨在目前的经济前景下,对欧美等地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仍然不能忽略物价涨速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