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12月19日晚,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出席由俄罗斯大使馆主办的“土耳其人眼中的俄罗斯”展览开幕式活动时,突遭枪击身亡。行凶者梅夫吕特?阿尔滕塔什是一名22岁的土耳其警察,随后,被警方当场击毙。另据外媒报道,袭击者在枪击后曾高喊“不要忘记阿勒颇,不要忘记叙利亚”。
事件发生后,震惊世界,俄、土两国和国际社会均将其定性为恐怖袭击事件,并迅即予以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当天发表声明,以最强烈的言辞谴责这一恐怖袭击,强调必须将袭击的实施者、组织者、资助者和支持者绳之以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这一恐怖行径感到震惊,表示任何理由也无法开脱针对外交人员和平民发动袭击的罪责。美国政府强烈谴责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并表示将同俄罗斯、土耳其团结一致,打击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行为。英国政府也表示对此事件“感到震惊”,并谴责这一懦夫式的攻击行为。德国则表示将同土耳其站在一起,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北约对这起袭击事件表示谴责,称“不能为这样令人发指的行径找任何借口”。欧盟表示愿同俄罗斯站在一起,坚决反对此类事件的发生。当事国俄罗斯政府更是严厉谴责刺杀俄驻土大使的恐怖主义行径,俄总统普京痛斥恐怖分子的“卑鄙行径”。土耳其总统也表示,杀害俄驻土大使的行径是对土耳其人民的攻击。中国政府向俄罗斯致电,表示“中方对这种针对外交人员的野蛮恐怖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表示“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坚定支持俄方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和行动,加强反恐合作”。
在世界即将迈向2017年的时候,发生的这起恐怖事件该如何评判,它对我国企业海外安保又有哪些启示呢?
首先,这起事件表明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风起云涌,反恐之路任重道远。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作为人类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恐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中国古代的荆轲刺秦王,古罗马的凯撒大帝遇刺都是著名的历史恐怖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身亡则是当代典型恐怖事件。说到当代恐怖主义,早期多出现于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决权的运动,以及试图以激进手段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袭击目标和活动范围均有一定局限。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家、民族、宗教利益冲突的增加,恐怖主义活动已经超出国界,越来越具有国际性。上世纪7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活动日趋活跃。据有关研究机构统计,70年代全世界遭恐怖活动丧命的人数达4000人。而到了80年代,则比70年代死亡人数翻了一番,发生恐怖事件的数量也达到70年代的130%。
进入90年代以后,恐怖活动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是活动范围从中东、拉美、西欧三大热点地区向全球各地区蔓延。二是以“基地组织”为代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恐怖组织。三是打击目标不断扩大,已由对外交、军事、政府实施恐怖活动扩展到平民、商业和公共设施,袭击对象更加不具有特定性,无辜平民成为恐怖活动最大受害者。四是使用杀伤力更大的武器,手段日趋残酷,死亡的人数增加。本世纪以来,可以说恐怖主义风起云涌,恐怖事件更是层出不穷。仅今年12月份以来,就在土耳其、埃及和索马里先后发生多起恐怖袭击,造成300多人伤亡。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遇害当天,德国柏林繁华街道发生一起货车冲击人群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50余人受伤,德国政府认定这是一起恐怖事件。同一天,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市中心一座清真寺内,一名枪手向正在进行祈祷的人群开枪,造成至少3人受伤。全球一夜连发三起袭击事件,分明是恐怖主义在向世界宣战。
我国也面临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自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以分裂国家为目的所进行的暴力恐怖活动。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国境内外“东突”势力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爆炸、暗杀、纵火、投毒等恐怖事件,严重危害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了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稳定。对此要有足够认识,保持足够警惕。
恐怖主义极大地危害了受害国的国家安全和平民生命安全,严重破坏了国家、地区和民族相互间的和谐信任,引发了社会动荡,阻碍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损害国家和政府形象,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以说恐怖主义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因此,恐怖主义活动遭到国际社会和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特别是“9.11”以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地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重视程度和反恐力度空前加强。
但是,由于恐怖主义的存在与民族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宗教势力交织在一起,加之与复杂的国际形势密不可分,这注定了反恐怖斗争的复杂与艰巨。再有,恐怖主义活动全球化与反恐法律和行动能力本地化存在冲突,使得国际反恐行动力受制。还有,各国遭受恐怖危害程度不同,国家战略利益或宗教、民族、意识形态不同,致使对恐怖主义态度有所不同,甚至个别国家对待反恐怖问题采取“双重标准”,使得国际反恐局势不容乐观,出现越反越恐的局面。凡此种种,国际反恐斗争虽未止步,但明显乏力,远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是人类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出现的新特征、新趋势,国际反恐怖斗争仍将任重而道远。因此,国际社会应共同做出努力,在联合国框架内公正、合理地解决地区冲突,大力解决发展问题,只有如此,国际反恐斗争才能取得成效。中国作为国际反恐阵营的重要成员,要继续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依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在中国滋生,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俄土冲突由来已久,在叙利亚问题上矛盾更加错综复杂
从报道看,刺杀事件的袭击者在现场呼喊着宗教口号以及“勿忘阿勒颇”相关口号,应该与叙利亚内战有关。
枪手为什么会提到阿勒颇?
阿勒颇(Halab),是叙利亚北部重要城市,阿勒颇省省会,全国第二大城市。自从叙利亚内战以来,这座城市就被“一分为二”:忠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政府军控制了西部城区,反对派武装和极端组织则控制着东部城区。双方在此打打停停,经过几年的反复拉锯和对峙争夺,谁都无法完全控制全城。直到前不久,获得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军击败了大多由逊尼派穆斯林组成的反政府军,宣布收复了阿勒颇市老城区,这被认为是俄罗斯在叙利亚取得的决定性胜利。同时,也引起土耳其方面强烈不满。这次刺杀事件,不得不说与俄罗斯卷入叙利亚有一定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在叙利亚内战双方背后俄土两国的最新较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俄罗斯与土耳其的恩怨由来已久,两个国家一个号称“战斗民族”国家,一个号称“世界最不怕战争”国家,都是性格彪悍的民族,互不相让。近几百年的历史中,俄罗斯与土耳其为领土、宗教和民族问题不断发生战争,甚至引发了域外力量如英、法等国的介入,深深影响了欧亚历史的走向。时间到了2015年,俄罗斯高调介入叙利亚内战之后,由于双方所支持的叙利亚各方力量间彼此对立,使得俄罗斯与土耳其在现实层面上矛盾不断,相互敌视。双方冲突的最高点是去年11月24日土耳其将俄罗斯一架战机击落,土官方态度强硬,俄罗斯随即对土发起制裁,直接使两国关系将至冰点。
但是,国际关系常常充满不确定性。今年7月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由于俄罗斯在政变前向土方提供相关情报,使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得以粉碎政变。另外,埃尔多安紧急状态令被西方多国指责,埃转而寻求俄罗斯谅解,双方关系峰回路转,顺势实现关系正常化。但是,随着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政府军在阿勒颇的军事行动取得战果,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土耳其官方日渐不满,就在刺杀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土耳其爆发了示威游行,抗议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
这次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遇刺,无疑是叙利亚内战的又一个悲剧,也是俄土两国在地缘政治冲突中长期角力的又一次血腥表现。在现实层面来说,只要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利益关系无法协调,这种内在的冲突就难以避免。
第三,事件对国际安全形势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事件虽发生在土耳其,但很可能会对国际关系特别是俄土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先说事件对国际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卡尔洛夫之死,反映了阿勒颇的人道主义陷入困境,而阿萨德政权的军事胜利,以及俄罗斯与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一定程度的和缓,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的一次失意,并给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府留下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么在这一地区当配角,要么强力介入,以阻止俄罗斯和土耳其分化美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无论如何,事件背后的阿勒颇问题终将在整个中东地区引发连锁反应,
再看看事件对俄土两国关系的考验。俄土两国历史和现实虽然矛盾不断,特别是去年土耳其在其与叙利亚边境的附近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斗机,导致两国关系受创。但今年以来两国关系正在修复,此时遇到俄驻土大使在土耳其遇刺,确实考验两国的应对能力。从目前看两国都不想搞僵刚有和缓的关系。
至于有人担心,这起刺杀事件会不会像百年前那场刺杀斐迪南大公的萨拉热窝事件一样,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目前看,应该不会。
一是国际社会对这次事件态度一致,强烈谴责这种针对外交人员和平民的恐怖行动,各国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存在根本分歧,这是保持国际关系稳定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当代世界格局依然是大国主导,并通过联合国继续维系和发挥作用,二战所形成的地缘利益分配态势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大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没有到不可调和阶段,至少安理会五大国还看不到一个想要颠覆这种态势的力量。
三是刺杀事件发生后,俄土两国领导人迅速承诺这次刺杀事件不会打破俄罗斯和土耳其政府之间的关系,双方都称俄土双边关系重大,普京和埃尔多安都认为这次事件是西方策划实施的欲破坏两国关系、挑起双方对抗的一个阴谋,因而,双方都无意使事态升级,且在事件发生后,安卡拉和克里姆林宫都确认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三方举行的有关叙利亚问题的会谈按原计划在莫斯科举行。这表明,俄罗斯与土耳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和实质性的合作,双方都不愿损失既得利益。
所以,这次刺杀事件虽然给国际社会带来一定震动,可能会对反恐有一定影响,但应该不会对世界格局或国家之间关系带来大的影响和变化。
当然,也必须看到,这次事件的直接当事双方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一是俄罗斯和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利益存在分歧。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是阿萨德的死敌,而普京则是他的盟友。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飞地一直是埃尔多安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认为,这个大难题会破坏土耳其边界的局势。普京则在悄悄地支持库尔德人,俄罗斯坚持要他们参加所有关于叙利亚未来的会谈。二是该地区有多种宗教、政治和军事势力为利益分配在进行较量,并要分到自己的利益。这次叙利亚内战当中的角逐者,既有土耳其、库尔德武装、叙利亚各派力量,也有域外的俄罗斯、欧盟、美国等。只要对利益的追求不停止,这种刺杀行动还将会继续以新的面孔延续下去。此外,刺杀事件“还表明土耳其的安全环境正在恶化,并令土耳其政府的叙利亚政策成为关注焦点”。
第四,这一恐怖事件对我国企业海外安全保卫的启示
二战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的势力范围和利益格局划分虽不时会有微调,但已基本成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经济发展早期没有实力也没有意识实施“走出去”战略,错失最好时机。随着我国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开始进入全新的资本输出和产业输出阶段,“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机构越来越多,在世界各地的利益越来越大。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投入产出比高、投资风险小的地区和产业大多已被西方把持,留给中国企业去竞争的,多是条件艰苦、利润低下、投资大见效慢的项目,而且多是政局动荡、社会不安、疾病流行、灾害频发、恐怖主义多发的国家或地区,由此不仅投资可能血本无归,伴随的安全风险也极高。
2016年岁末的枪声,再次把世界带入恐怖主义的梦魇。这次事件虽然发生在土耳其,针对的是俄罗斯外交官,但是,也给我们敲响警钟:恐怖主义阴霾挥之不去,恐怖事件随时可能出现我们身边。
这次事件给世界留下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涉及国家层面的,自会由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具体到德威集团,作为民间从事海外安保的专业公司,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日益增多,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当地往往是“弱势群体”,当这些中国企业或个人在海外受到伤害时,相比其他大国,中国政府的海外保护更多还停留在议事层面,很难给予国家的强力保护,这与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身份是不相符的。最近几次撤侨行动虽然展示国家力量,但毕竟是某些国家发生了危机,而在类似这次事件的突发恐怖活动面前,中国政府还是很少实质作为的。固然,这里面有国家政策、法律、实力方面的制约,也有维护海外利益经验不足等问题。但是,官方不便出面的,国家完全可以鼓励民间力量采取某些救护行动,保护海外中国企业和华人利益,同样可以使海外中国企业和华人感受有强大祖国做后盾。这需要国家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上对民营海外安保企业给予扶持。
二是恐怖主义活动无处不在。事件提示我们,连安保的警察都可能成为杀手,所以,对内部要加强安全防范,包括对项目人员身份背景的筛查,特别是对外方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身份背景。平日对中外员工都要加强管理,明确安全责任,对中方员工重点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了解员工身世和思想动态,及时疏解矛盾,确保内部团结和谐。对外方则重点做好身份审查,同时辅以经济手段加以管理。
三是德威集团客户在海外的项目,多是在恐怖主义活动高发的国家和地区,本身存在极大安全风险。因此,为客户提供境外安全风险信息、境外安全防范措施和风险解决方案,应该成为集团未来重点关注和加强的业务领域。
四是制定安全应对预案,常抓不懈。恐怖袭击突发性强,往往来不及准备和请示,因此,不论专门安保人员还是员工,都必须依靠平日的演练,在遇突发事件时能够按照安全预案进行应对或疏散。
五是借鉴国际反恐合作机制的模式,视情与当地强力部门或部落、宗教首领建立联络互动机制,形成中方主导、当地负责,以德威集团信息平台和当地中方领事机构为后台,中方项目负责人为主管,当地强力部门和部落、宗教为责任主体的安保体系。一来我方掌握整个项目中的反恐主导地位;二来减少当地有关部门、族人对我的袭扰;三来遇有恐袭时可就近联络当地力量的保护。这里面,集团外派安全官角色十分重要,集团要提高外派安全官的综合业务能力,对派驻安全官要提出明确规范的要求,既要熟悉工程情况,做好内部安保,又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了解当地复杂的政经、族群等情况,设法与当地势力建立良好关系。
六是说服客户在安全保卫问题上与我们达成共识。德威集团承接的安保项目只是客户整体工程的项目之一,从客户关注点和成本核算看,都不可能成为整体工程的重点予以保障。但作为负责工程安保的职责部门,必须确保客户工程的安全,设法拉近认识上的差异,使客户理解并支持我们安保工作,意识在安保项目上投入足够资金,虽增加一定的成本,但从保证整个项目的安全和防范可能的安全风险上看,是值得的。这应该从集团承接项目到工地现场实施过程都要不断公关的任务。
七是防范可能的恐袭事件,集团应为外派员工投保人身意外保险。目前国内已有保险公司在作境外人员的保险产品,主要以意外、医疗和安全为主要保险对象,一来可以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为企业和员工减少一些经济负担;二来也可以为员工安心工作解除一定的后顾之忧。
八是坚持不懈加强能力建设。这既是集团安保业务发展的需要,又是提高集团竞争力的要务。要汇聚一流安保人才;加大技术安全防范的资金投入、设施完善和创新力度;充分发挥现代智能化,网络化的安全防范能力;及时了解国际政经和安全情况,特别是对集团有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要重点关注。通过前方和后方、人力和技术、资金和设施的综合作用,提升集团执行海外安保的能力水平,力争做到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能够及早预知防范,一旦遇有突发事件时,能够有效阻吓恐怖活动的侵扰,最大限度的保证我方人员、财产安全。
九是探索民间海外安保机构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中国民间海外安保机构走出去,一方面是随同安保对象(机构或个人)走出去,另一方面也要自己主动走出去,寻找国际安保市场。中国安保企业走出去,不可避免地涉及与当地法律、政府、安保同行的关系,一是积极了解掌握当地相关法律规定;二是说服疏通当地政府为中国安保企业在当地发展提供支持;三是通过与当地安保同行合作、并购、控股等方式,借助当地安保同行平台,保护中国企业和公民在当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