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2017年1月2日摄)。
当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6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对两套深海潜标进行实时传输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航次首席科学家汪嘉宁在查看本航次中采集到的水样(2017年1月2日摄)。
当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6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对两套深海潜标进行实时传输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科考队员向记者介绍用于连接潜标与卫星的数据实时传输浮体(2017年1月2日摄)。
当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6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对两套深海潜标进行实时传输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科考队员向记者介绍用于回收潜标的浮体(2017年1月2日摄)。
当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6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对两套深海潜标进行实时传输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科考队员在进行深海潜标玻璃浮球和声学释放器的回收(2016年11月30日摄)。
当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6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对两套深海潜标进行实时传输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新华社发
科考队员在进行深海潜标主浮球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回收(2016月12月22日摄)。
当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6年热带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对两套深海潜标进行实时传输改造,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