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Istanbul),世界上横跨两洲的最大都会,浓郁的宗教与风土东西合璧。两千年斑驳历史的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走过拜占庭东正教宫廷教堂的沧桑,摇身变为穆斯林的庇护所。博斯普鲁斯(Bosporus)观光船来回两个小时穿越横跨欧亚的这湾海峡。欧亚大陆桥矗立,看湛蓝海面白鸥起伏,海岸边灰色的台阶沿着山体攀爬旧时的守城古堡,公路一侧,红白相间的民居整齐排布。
这个异域城最近掀起的小波澜是3月中旬上演的“古董及怀旧节”。展会上,各色古玩悉数亮相,从旧报纸到老式餐具、木雕摆设、金属相框,各种记录旧时光与历史的器物应有尽有。与所有古玩市场一样,旧物的价格可以亲民友好,也可以令人咋舌,一切都在考验买卖双方的鉴宝眼光与心理博弈。
比如,300多元人民币便可以购得一对古瓷碗。要想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浴室鞋收入囊中则要花费约1070元。全场最受瞩目的当数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君主使用过的御座,要价约24.8万元,价位冠首。伊斯坦布尔人对古玩的乐趣由来已久。
圣索菲亚大教堂走过两千年斑驳历史的沧桑,如今是穆斯林的庇护所。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沟通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欧亚大陆桥将欧洲与亚洲两侧的海上运输线联结了起来。现有三条已运行,两条正在规划中。
大巴扎不止古玩
每逢周末,当大半个城市还沉浸在懒洋洋的美梦之时,费里柯伊(Ferikoy)的古玩跳蚤市场从7点开始便一片熙熙攘攘。半个足球场大的古玩市场里支开了300多个七八平方米大的摊档,奥斯曼帝国时期现代简约风的短剑、罗马时期粗犷的铜器、晶莹剔透的上世纪宫廷玻璃器皿、漂洋过海的中国古瓷、家具、旧钱、旧书、留声机,甚至还有旧汽水瓶盖子等等稀奇古怪的小物件,二手货琳琅满目,吸引着一大批前来“旧中淘宝”的顾客驱车而至赶早集。汽鸣声、来自摊主热情的招呼、买家欲买还拒的讨价还价、佐以老唱片从留声机流淌出来的岁月,一片在旧时光里拾宝的热闹。
负责市场管理的政府官员表示,这个古玩市场不向摊主征收税费,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古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往,宣扬本国悠久的历史文明。整个市场走马观花一趟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当然,对于“淘古”爱好者们而言,要从一片汪洋旧物中淘出古宝,还要与卖家来一场价格拉锯战,大可以从开市一直徜徉到下午五六点闭市。逛累了,随意在街边吃个烤饼,来一串香辣烤肉,再来杯土耳其红茶解乏,淘古玩淘的是旧日时光,淘的是从当下匆忙中踩下减速踏板的惬意。
中国游客陈曼是一个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重度爱好者。跳蚤市场里让人脑洞大开的大小物件令她兴奋不已。在这里,单身女性总是能够比其他顾客得到当地人更多的热情接待。阿拉伯人的火热,一圈逛下来,陈曼早已习惯。不过,在一个老奶奶的古瓷店里,她终于遭到冷遇,砍价能力被秒杀。看中的一对沉甸甸的水果盆价格始终杀不下来,逛了一圈,终于还是割舍不了心头好,被老奶奶笑吟吟臣服。在跳蚤市场,尤其是古玩店里,别人眼中的垃圾或许就是你的眼中宝。这大概就是淘旧的乐趣。
对于陈曼这样的旅行爱好者而言,来到伊斯坦布尔,购物是必须打钩的清单项目。而古董也只是巴扎(Bazaar,系波斯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里的精彩冰山一角。显然,大部分旅游城市的购物要么是千篇一律的大都市现代商场血拼,要么是质廉价高的纪念品销售。伊斯坦布尔的跳蚤市场却属于接地气的深度游,是快速了解当地人文的别致通道。
说到购物圣地,老城区的大巴扎(Grand Bazaar)当之无愧。大名鼎鼎的大巴扎名副其实地大,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室内集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集市之一。
这里囊括了64条街道,4400多家商铺,仅出口就有26个,甚至还内置有喷泉、警察局和2个清真寺。每天,大约有2.5万多人在这里忙碌工作。即使不是奔着购物来,游客也不会因为两手空空而失落,毕竟,大巴扎而今已然超越了普通集市的购物功能,渐渐演变为热门景点之一了。
基本上,每条街道都自成一道风景线。香料街五颜六色,红黄橙绿,店面如同一个个大彩盘,溢出各种或熟悉或异域的香氛。舀一小勺,凑近鼻子嗅一嗅,然后看细腻的粉料被重新倒回香料袋,这几乎是流连在香料摊前的必备动作。服饰街里,阿拉伯巴扎风情荡漾。传统图案织就的围巾、毛毯、民俗服装、帽子,满满当当悬挂在每个店面。美食街里,果仁蜜饼、糖浆甜球、玫瑰软糖、龙须糖、无花果干…… 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土式甜点罗列飘香,绝对是吃货,尤其是甜点星人的人间天堂。
闲来无事,到冰激凌小贩那里体验一把“骗你骗你再骗你”的土耳其招牌冰激凌买卖表演。当然,如果想要趁着外汇差扫货奢侈品,大巴扎里多的是一线品牌,Burberry、Gucci、Cartier、Michael Kors 随处可见,比机场免税店还便宜,剁手不用犹豫。
人声鼎沸的大巴扎浓缩了伊斯坦布尔作为现代经济与文化重心的光环,恍若昨日蒸蒸日上的奥斯曼帝国。
贝伊奥卢艺术节在伊斯坦布尔独立大街举行,图为游行车队。
该艺术节旨在重振伊斯坦布尔旅游业,吸引了大量古董销售商、二手书商、设计师及手工艺品艺术家参加。
位于老城区的大巴扎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室内集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集市之一。
伊斯坦布尔有许多古玩店,木雕摆设、老式餐具等不一而足。
现代版奥斯曼帝国陨落?
13世纪末期,土耳其人开始了奥斯曼帝国的威武神话。经过两个世纪的厮杀,拜占庭人的旧都易主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之后长达三个世纪里,凭借横跨欧亚大陆的天然地理优势,土耳其人牢牢扼住了东西方商贸的要塞。东西方的商品交换必须经过地中海,作为贸易集散地与中转站,奥斯曼帝国充分享受了坐地截流的明媚日子。到了16世纪,土耳其人牢牢控制着东地中海,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商人从东亚、东南亚,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进口大量的丝绸、香料、药材、胡椒、珠宝以及欧洲人需要的其他商品,等待前来收购的欧洲商人将这些长途商贩运来的商品以及奥斯曼帝国本土出产的商品装上欧洲船只,倒卖到欧洲市场。
可以说,奥斯曼土耳其人是最早那批中西方商贸的“倒爷”。活跃的贸易活动下,各种手工业中心、物流、金融、综合商业中心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然而,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与海上新航线的开辟,土耳其人雄踞东西方商路咽喉的日子很快一去不复返。传统的地中海优势不再,陆上交通让位于更为便捷的海上运输。奥斯曼帝国不再是欧亚贸易往来的必经之道,垄断地位终结。雪上加霜的是,到了17世纪后期,最举足轻重的香料生意随着欧洲人对香料需求逐渐减少而一落千丈。商贸与经济的陨落直接导致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20世纪初期,奥斯曼帝国最终解体。
从帝国扩张走下神坛的土耳其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经历了二战前缓慢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摸索期。二战之后,大刀阔斧的工业化改革让这个国家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工业出口一度占比国民经济六到七成之高。近十年,经济增速保持在惊人的10%左右,被视为最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然而,过去一年,受边境动荡、与美国关系恶化等国内与国外不稳定因素影响,土耳其货币通胀惊人,直接导致该国法定货币里拉崩溃,全国经济在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首次陷入衰退沼泽。据土耳其统计局3月中旬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土耳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经季调后下降2.4%,继第三季度下降1.1%后连续两个季度萎缩,技术性衰退不言而喻。纵观2018年全年,土耳其GDP 增长2.6%,创下自2009年以来最慢增速。这个新兴的经济体不得不面对十年爆发之后的首个经济凛冬。土耳其会否再次上演现代版奥斯曼帝国的陨落?在这个寒冬里,旅游业被视为自救的浮木之一。
经历了古希腊、东罗马、奥斯曼帝国的洗礼,土耳其这个欧亚十字路口成了东西杂糅文化的现代标本。珍视其历史与文化积淀的土耳其人忠诚守护着特洛伊(Troy)、以弗所(Ephesus)等古城遗址。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地中海环绕,土耳其的浪漫揉在一片蔚蓝海湾里。风化石头古城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的喀斯特地貌让人惊叹叫绝。水的柔情、石的怪诞、文明的深沉打造了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相生相映的魅力土耳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犹如真主恩赐,为进入现代史的土耳其经济输血。
长久以来,旅游早已成为土耳其经济发展与外汇收入的中流砥柱之一。在过去25年间,土耳其旅游业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傲人增速。2014年,累计共有3684万游客造访土耳其。这一年,土耳其在各种旅游榜单上数度刷榜,成功上位为全球第六大旅游目的国。到了2015年,旅游收入占比国内生产总值4.5%,创造了100多万个就业机会。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旅行和旅游竞争报告》,土耳其旅游竞争力在141个统计国家中由2009年的全球第56位上升至第44位。
香料、灯饰、布料等在巴扎随处可见,阿拉伯风情荡漾。
时至今日,仍有一批手工艺人选择继承古老的手艺,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
“土耳其很浪漫,我想去看看”
然而自2016年以来,边境恐怖袭击事件与军事政变让原本形势大好的旅游业一度受挫,增长明显下滑。就在所有人都忧心忡忡之时,步入2017年,土耳其旅游业强势逆袭。土耳其地中海旅游酒店业协会主席亚哲(Yazi l i)表示:2017年,土耳其共接待外国游客超3200万人次,创造了263亿美元收益。其中,来自亚洲和欧洲的游客增量成为全年旅游强劲反弹主力。如今,土耳其局势依旧没有最终稳定,然而,经历了颠簸的土耳其人这一次表现得信心满满。土耳其旅游业投资协会乐观地预测,截至2023年,访土国际游客有望达到6100万人次,旅游收益将突破850亿美元。
随着综艺栏目《花样姐姐》疯狂“种草”土耳其,网络神曲唱词“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循环洗脑,此前还默默无闻的土耳其一夜间以网红的姿势闯入了中国游客的剁手榜单。“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这几年,旅行与出走、财富与精神自由、自我实现连结,成为国人热捧与竞相追求的生活方式。“土耳其很浪漫,我想去看看”是无数国人对土耳其这个原本遥远国度的异域幻想。土耳其人敏锐地嗅到了被中国游客翻牌的巨大商机,紧锣密鼓抢占中国海外游客源。在这波抢客操作中,土耳其官方充分发挥了打头阵与保驾护航的作用,带动民间旅游热合作项目。
早在2000年,伊斯坦布尔便与广东省签署了旅游经贸合作协议。2006年,伊斯坦布尔方面邀请中国广东省代表赴土耳其出席合作洽谈交流会。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2006中国(广东) ——土耳其经贸旅游合作洽谈会”上,来自广东的300多位厂商与当地企业签署了价值4亿多美元的合约。2012年,伊斯坦布尔和广东首府广州缔结为旅游与文化友好城市,进一步刺激旅游业务往来。为了方便中方游客从广州飞往土耳其,土方积极推出往返广州和伊斯坦布尔两地的日常互惠航班。显然,往来航班的便捷在推动中国游客数量上涨方面功不可没。土耳其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指出,2014年,中国赴土耳其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四成多,中国旅游市场的活力有目共睹。这一年,为持续拉动中国访土游客数量增长,土耳其航空公司与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共同签订了《2015年度全球航空资源采购协议》。
广州与伊斯坦布尔在旅游方面结下的老铁情谊只是中土两国的缩影。2012年,中土两国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丝路之源,魅力中国”的土耳其中国文化年。2013年,两国再次联合举办了中国土耳其文化年。2018年,不少人都将其盖戳为中国“土耳其旅游年”。的确,仅去年国庆长假的滑翔伞项目就足以说明中国游客的热度。当地滑翔伞项目飞行员兼教练杰拉勒(Celal)先生透露,10月上旬的滑翔伞名额几乎都被中国游客预订完了。中国游客包圆的情形令当地旅游从业人员不无感慨。
今年以来,不少旅行社负责人表示,尽管大多数游客对安全问题表示担忧,在进行了相关问询之后基本上都打消了疑虑。甚至,精明的游客想趁着里拉暴跌来一番性价比超高的土耳其游。此前,已经出现中国游客取消部分游玩行程,只为利用外汇差豪买奢侈品的情况。未来,土耳其,尤其是伊斯坦布尔为首,仍将是不少旅游爱好者的打卡标地。从古玩到大巴扎,再到旅游热,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勾勒了一个国家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