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中国 >> 浏览文章


春节档36亿天价票房幕后:小镇青年钟爱国产片
 来源:影视圈 浏览次数:1610次 更新时间:2016-02-18



  这两天,朋友圈几乎就被《美人鱼》、《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给刷屏了,一道菜不断的咀嚼,一大批影迷为了星爷都快干仗了,甚至很多人去二刷电影表明自己的对于喜 电影的支持,一切的迹象都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现象:电影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社交必备。春节档你都不去电影院看电影你还好意思叫:jason、Stephanie、Serena嘛?


  于是在一大波michael、Eric、jesscia的努力下,猴年春节档的无疑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吸金的春节档。首日票房6.6亿元,刷新国内电影史上单日票房纪录。2月8日—14日短短7天,总票房36亿元,远比去年一个月的总票房还要高。票房冠军当属周星驰的《美人鱼》。

  其实从2006年《霍元甲》在春节期间上映并实现票房过亿开始,十年来,春节档的票房一路增长了23倍,人次增长了18倍,已然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表示中国电影保持了连续13年的高速增长态势,这在全球市场独树一帜。这一点,确实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成绩。

  2016 年的春节档,票房更是势如破竹,情人节单日收5.91亿,为春节档高调收尾,中国电影市场再次让很多业内人士的语言失准。此前很多人预测今年情人节的票房应该维持在4亿左右,因为这天是猴年第一个工作日。但最终5.91亿元的成绩,让所有人都傻眼!业界分析称,春节档的火爆,不仅印证着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更说明百姓对于节日文化消费的习惯正在回归,除了年夜饭、逛庙会、放爆竹等传统习俗外,看电影正成为百姓在春节期间最为青睐的休闲方式。

  连年翻番  春节档成必争之地

  电影票房专家刘嘉分析认为,由于2013年的春节档给了业界很大惊喜,其中有两个信息值得关注,第一,多年来的市场培育,电影消费习惯在节日更加旺盛,市场渐进成熟。其次,节目丰富、影院增多让市场空间得以拓宽。当节日对电影消费已达到某种“刚需”程度时,那么节日消费“锦上添花”就会是常态。

  2015年春节档,《天将雄师》、《狼图腾》、《钟馗伏魔》、《澳门风云2》、《爸爸去哪儿2》、《爸爸的假期》、《冲上云霄》被称为羊年春节档“七君子”,虽然体量有大有小,七部电影最终票房全部过亿,也从一方面证明了2015年春节档的体量。

  北京开启者影视传媒开始娱乐市场总监霸聪怡表示由于春节档竞争过于激烈,类似《过年好》、《蒸发太平洋》都提前了,《卧虎藏龙》档期延后。仍然有四部大片儿来争夺市场:《美人鱼》覆盖的人群比较广,《西游记》北方放的比较好,《澳门风云》在华南比较讨巧。几部片子共同促进了今年的大盘非常非常高。很多人在这次春节档都看了两到三部,相对于比前年好很多,因为去年是只有《澳门风云》一部喜剧,《钟馗》和《狼图腾》几部类型比较撞。

  影院下沉  “回家过年”成就最火春节档

  从数据看,2006年全国电影银幕数为3034块,到了如今的3.2万块,影院规模达到了2006年的十倍,而这些影院也大多建在了二三四线城市,乃至再往下一级的县镇。

  自2012年起,全国三四五线城市的电影市场份额逐年递增。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三四五线城市的电影市场份额分别为28.2%、30%、32.1%、36.7%。相反,一二线城市在市场挤压中下沉,2015年分别较上年下降了2.3%、6.3%。

  霸聪怡表示今年银幕数和座位数、影院的数量相比去年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加上所有的北上广深大城市的人都回流到三四线城市,今年的票房都聚集在了“小镇青年”这种三四线的观众上。况且三四线观众观影习惯及水平相比去年有大幅提高,前几年是中国电影院井喷的时代,但电影院还处在培养观影习惯的过程,通过两年的“电商”、“低价”的手段,观众的观影习惯形成,观影频次提高,这也是促进今年票房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嘉表示,中国电影的高产量和银幕高增长正在迅速推动着中国观众呈快速增长,是蜂拥而至的观众为国内各节日市场增添含金量,他们是消费的主体,也是消费的中坚力量。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不忘提醒电影人,从“白领青年”到“小镇青年”,观众的观影热情无疑被有效激发了出来,但如何有效保持住,将会是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所谓打天下难坐天下更难。虽然我国的观众群体逐渐多元化,覆盖地域也正在拓展,但还存在内容质量还有待提高、观众年龄层仍需进一步扩大等不完善的地方。要有效保持住观众的观影热情,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拓展电影类型,尤其是电影质量和品质的提升。”饶曙光说。


喜剧占优 春节档其实“不挑食”

  霸聪怡说:小镇青年有几个特点:钟爱国产片、有小资情结。他们在类型片中青睐爱情片、喜剧片、相对来说喜欢邓超、吴亦凡这些综艺明星,喜欢比较接地气的演员。所以喜剧的国产片在小镇中比较吃香。

  俗话说,欢欢喜喜过大年,既然是阖家团圆的春节,“喜庆劲儿”是必不可少的。

  而纵观十年来的春节档市场,喜剧也是其中的主力军。

  从数据上看,喜剧确实是春节档的“杀手锏”,但在洪军看来,春节档可容纳的电影类型实际上非常丰富。例如动作电影《霍元甲》、《天将雄师》、《钟馗伏魔》、《锦衣卫》,剧情片《狼图腾》、《门徒》,纪录片《爸爸去哪儿》系列,爱情片《101次求婚》,警匪片《逆战》,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都在春节档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北京首都华融电影院经理于超表示,类型并非春节档最大的特色,只要是正常的商业片,春节档都可以“吃得下”。洪军认为,喜剧是当下电影市场的热点,但并不意味着只要把喜剧放进春节档就能取得成功,还要看题材是否迎合观众,卡司是否足够大牌,品质是否过硬。

  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洪军表示,作为电影制片方,既不能高估观众的品位,更不能低估观众的智商。他谈到,不管是喜剧还是其他类型,不能只采取单一的创作模式,一定要做到引领观众;如果仅仅是换一个年份,换几位主演,讲述的还是老套的故事,采用的还是以前的搞笑方式,很难长时间赢得观众的认可。

  目前,同为港产的《澳门风云》系列已经代替“喜事”系列,成为春节档的“新宠”。洪军较为看好该系列的发展,他认为该片没有一味强调赌神,而是借用“赌神”电影的风格,加入内地元素和时尚元素,大胆运用内地演员,这是很聪明的做法。

  的确,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套路,不但可以用经典吸引怀旧的老观众,还可以用时尚吸引年轻观众,这也促使《澳门风云》系列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三强争霸  猴年春节冲击25亿

  于超表示,创作者本身也是观众,没有人比中国人更了解自己的口味,因此西游题材、“澳门”系列的火热,证明国产电影对于中国观众的把握更加精准,在传统佳节期间为观众提供了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影片。

  其实,近两年已开始有为春节档定制的影片出现,比如《钟馗伏魔》、《年兽大作战》、《亲家过年》、《越来越好之村晚》等,已经上映的影片中,市场表现参差不齐。票房最好的《钟馗伏魔》在春节档票房达到2.72亿,而《亲家过年》春节档仅收获580万元。

  今年,定制动画片《年兽大作战》将在大年初一上映,从院线目前排片的情况来看,2016猴年大年初一的大银幕似乎没有羊年那么拥挤,但吸金能力却不容小觑。《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美人鱼》、《澳门风云3》三部风格各异的电影占据了大年初一的档期,加上《功夫熊猫3》、《年兽大作战》,从题材上看,涵盖了魔幻、喜剧、动画三大题材,单片体量较之去年升级。

  业内人士分析,近两年春节档已经培育起来,猴年春节肯定会票房火爆,全国单日票房能达4亿元左右,七天假期总票房预计将突破25亿元。

  尹鸿也预测到:“观众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看电影成为大家的日常选择,这也使得全年出现多个高峰档期,而非过去那种贺岁档一枝独秀。去年全年共有47部国产电影票房过亿,这意味着几乎每周都有一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形成了消费、供给的双繁荣。这个繁荣是互相循环的,并且半径还在继续扩大。

  2015年我们已经接近北美电影市场的65%。而当观众的消费习惯形成后,仍然会有很高的需求空间。我预测未来两到三年之内,中国会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塑造电影市场 形成良好市场

  霸聪怡表示今年最遗憾的是仍然是市场不规范,偷票房情况依旧严重。《美人鱼》被爆出不止57家影院偷票房,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市场还是很多不规范,《美人鱼》实际票房应该要我们现在得到的实际数据远远高出。

  尹鸿也表示 只有我们对市场加以规范,保障公平交易,使得小公司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益回报,让它们心无旁骛地去做专业化的公司。 才能够保证中国电影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够在所谓的“高原”中推出“高峰”。

  总结:

       中国电影供需两旺,国产电影已经即将达到了工业化水准,相信中国电影市场势必要成为世界第一市场。在形式大好下,希望中国的商业电影能像好莱坞电影看齐,实现文化输出,进行良好的市场监督、提升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准我们国产电影在全球的竞争力,征服更多的观众!


承办单位:国是智库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湘控股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0730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王克桢楼506-507室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47602 62747662 62750165   邮箱:services@0105518.com